渭华起义,是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党领导的震撼西北波及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大起义,填补了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史上的空白。树立了党领导的西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一座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青史永志。虽因敌众我寡最后失败,但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不少出类拔萃的领导人物,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为创建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定的基础,终为数年之后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全国革命的新起点。纪念馆不仅全方面介绍了起义的脉络,而且珍藏了1400余件文物,保留了历史遗址,让人们真切感受历史,缅怀先烈。
陈列展厅于2008年渭华起义爆发8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展出面积895平方米,主要陈列着渭华起义的157件文物和资料、图片等。
烈士纪念塔建在纪念馆南100米的丘陵高地上,塔总高32米,塔身高19.28米,示意1928年,下设5个台阶,示意5月,面向西北,示意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纪念塔呈方形,塔的正面雕刻着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塔的背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纪念渭华起义,缅怀悼念死难英烈的碑文,塔共九层,由地下室沿楼梯盘旋而上,站在塔顶极目远眺,渭华起义中心区域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位于纪念馆内最北端,是工农革命军军委、司令部的会议室,刘志丹、廉益民分别住在东西两厢房。在此期间,军委、司令部、陕东特委负责人在这里聚会运筹帷幄,指挥这场革命斗争。
砖铺字所在地起义当年是原高塘小学群体建筑中的校园中心道路,也是纪念馆的中心位置。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共产党员教师陈述善、李维俊等组织高塘、谷堆两校师生为悼念李大钊等革命烈士召开追悼大会之时,在校园大道用青砖和鹅卵石铺成长20米,宽2米的巨幅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条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缅怀革命先烈的特殊标语,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九二七年七月,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常驻办公。本旧址位于两颗古槐及指挥部旧址内前五间厅,唐澍司令当年住室东邻一座砖木结构的楼房建筑,也是纪念馆最东边的一座建筑。一九二八年三月,党的六大代表潘自力、张金印、王松年由上海回陕,在此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批准省委在渭华起义地区武装起义的计划。
旧址古建筑群始建于清朝。椒当地的乡民在此集资修建的“玄君庙”,光绪29年改为学堂,宣统元年改为高塘小学,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共产党员李维俊任高塘小学校长,并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各位领导人就在此运筹帷幄,指挥革命斗争,这里就作为了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军委和司令部所在地。
烈士殉难井位于两颗古槐遗址地正北15米处。渭华起义失败后,候振和、刘孝智等十一名共产党北清乡团匪逮捕,毒打致死投尸此井中。
1、连天线→X320→吉家河村
2、榆蓝高速→高塘立交→X320→吉家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