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1978年成立兴安县文物管理所,1986年更名博物馆。
建筑布局
兴安县博物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米,其中新建钢筋水泥结构三层文物库房、办公、宿舍楼500平方米;新建钢筋水泥结构,清式硬山翘檐,青瓦屋顶、东西门楼、长廊、水榭和民族风格的历史艺术陈列室(二层楼)800平方米;利用界首三官堂和千家寺红军标语楼,各建了约100平方米的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
考古发现
桂林兴安县点灯山发现残碑 疑与中山纪念堂有关。陈兴华提供的去年秋天发现的残碑拓印。找到的几块破碎的石碑(下部),与去年秋天发现的那块三角形残碑(上部),经当地文物部门证实同属一体。去年秋天,兴安县点灯山发现一块三角形的残碑,碑文内容与“中山纪念堂”有关。在那里又找到几块破碎的石碑,当地文物部门证实与发现的那块残碑同属一体。 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称,这几块破碎的石碑有助于研究孙中山与兴安民众的关系。
点灯山上发现残碑涉及“中山纪念堂”
8月底,兴安县又找到几块破碎的石碑,碑文内容与“中山纪念堂”有关。香港、澳门等地的“孙中山研究”爱好者闻讯后,到兴安县进行了实地调查。 找到的几块破碎的石碑,与最早发现的与“中山纪念堂”有关的那块残碑,现在存放在位于兴安县城附近的点灯山上的一座寺院内。这次带领香港、澳门等地的“孙中山研究”爱好者上山进行实地调查的向导,是原兴安县博物馆副馆长陈兴华。他向客人介绍了发现首块残碑的经过。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他跟两个好友游览距兴安县城约1.5公里的点灯山时,发现了一块成三角形的石碑,它的宽度为0.73米,碑文题为《重修点灯山记》,有完整可辨的文字245个,且雕刻工整、书法如帖。
陈兴华说,通观残碑上的文字,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所写。但是石碑中所记载的内容可贵。比如碑文中提到的:“邑西三里许有山、今名点灯山、金峰殿、左为中山纪念堂、旧历重九、陶亭、灵泉”等,都与兴安有关。
展览作品
兴安县博物馆专业人员撰写出版有《兴安风光》、《灵渠粹编》、《灵渠简介》、《灵渠风光》等书并协助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灵渠是中国水利史上的明珠》影片,和电视《千古灵渠》、《灵渠风光》、《湘江千里行》等。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每天上午 8:30 - 下午15:30 开放。
地理位置
地址:桂林市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