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纪念馆于1977年1月建立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大约1300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14号。其正门过街处为桂林古人类遗址宝积岩,侧面是抗日战争期间桂林行营办公厅。办事处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为三进两层木楼,大小房屋14间,小青瓦屋顶,最初为“万祥醩坊”,后由中央南方局租借使用。
历史
1938年末,中共中央在此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为中共南方局秘书长兼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办事处设机要科、秘书科、交通运输科、救亡室、电台室等机构,并在他处设有转运站等机构。一楼有值班室、警卫室、办公室和房东的沽酒柜台,二楼有会议室、秘书科、电台和李克农住室等。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多次到桂指导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工作,胡志明同志化名胡光,也长期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办事处内有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临时住房。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设立期间,在对桂系统战工作、筹运抗日物资、迎送中共重要过往人员、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该办事处奉命撤消。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万祥糟坊”毁于战火,解放后依原样重新恢复。馆内存有周恩来同志曾用过的派克钢笔等大量珍贵文物。
史话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的大门挂着是叶剑英元帅1983年元月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两块牌子。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是20世纪30年代周恩来、叶剑英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亲手建立起来的。开始称“八路军通讯处”,后来改为“八路军办事处”,以后又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桂林办事处。”也称“第十八集团军驻桂通讯处”。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这是一幢古朴而又独特的楼房。大门墙上“万祥醩坊”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当年房东黄旷达先生卖酒的铺面。1938年8、9月间,叶剑英和钱之光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打电话通知当时原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刚调入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刘恕同志到桂林去筹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还没有正式到职的刘恕便奉命到桂林先去找房子。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请党外友好人士熊子民先生到长沙和刘恕一道去桂林。那时熊子民先生的爱人、孩子都住在桂林。刘恕就住在熊子民先生家里。他俩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勘察,通过熟人找到广西银行的黄昌炎经理,再经黄昌炎介绍,找了当年桂北路138号黄旷达开设的“万祥醩坊”。“醩坊”是中国土法制酒的作坊,即酿酒的地方。租用这两层楼的砖木房屋作为办事处办公地点,目的是能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但因楼房遭火灾后,于1938年8月重建,工程尚未完工。黄旷达先生说尚未完工,等完工后来租吧。刘恕说,我们急需房子,让我们住下后再慢慢完工,黄旷达先生便答应了。双方当即签订了租房契约。然后,刘 恕、熊子民在桂林街上购买了旧的办公桌椅和竹木家具。同年11月中旬,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李克农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及《新华日报》部分人员一路艰辛抵达桂林,住进了万祥醩坊。此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建立。
周恩来亲自创办八路军桂林办事处
1938年冬,日寇逼进武汉,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仓皇败退。
当时,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估计武汉即将失守,蒋介石迁都重庆。
一旦武汉失守,桂林就成为我国西南抗战的大后方重地。而桂林是联系华南各省与海外的交通要道,又是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统治的地方,他们当时是主张团结抗日的,又与蒋介石有矛盾。中国共产党利用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的矛盾,支持李宗仁、白崇禧的抗日主张。
当时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撤离武汉途中正好与白崇禧同行。那时白崇禧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又是蒋介石西南行营主任。
周恩来向白崇禧谈论了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
当谈到八路军要在桂林设立办事处,请白崇禧支持时,白崇禧当即表示同意。这样,双方就八路军在桂林建立办事处的问题,达成了口头协议。
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报中央书记处电:“南方局设重庆,桂林设办事处,联络湘、赣、粤、桂及香港运输。”因此,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当时既是我党、我军在西南一带国民党统治区的公开办事机构,又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同时下令撤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中共中央根据当时形势,为保存干部,决定撤销各地办事处。于是,1941年1月20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奉令撤销,工作人员分批撤离桂林。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虽然只开设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但作为中共中央领导各阶层正确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当时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团结广西桂系与爱国人士各阶层人民,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直接领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2、为八路军、新四军筹集、转运抗战军需特、物资,运输进步青年、爱国人士到延安和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前线;3、在党内又代表着中共中央南方局,联系和领导南方各省及香港、海外中共党的组织秘密活动。
徐特立先生在办事处讲课
当年的办公室包括交际科、交通运输科、总务科及后勤人员等。
办事处大部分人员在这里为延安党中央和抗日前线筹、转运各种军需物资、输送革命干部、爱国青年及各类抗战特殊人才到抗日前线,领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等做了大量工作。
据资料统计:“从1939年到1941年,经桂林‘八办’向抗日前线输送的军需品,如汽车、汽油、毛毯、被服、电讯器材和药品等就有数百种之多,输送的干部、青年则达千余人,特别是延安党中央和抗日前线的无线电台、广播,主要由桂林八办提供。墙上挂的照片为当年的交通科长龙飞虎1939年在越南海防执行任务;另一张是1939年运输科长邱南章、会计科长殷承桢和赖祖烈在越南河内执行任务的照片。
这里是当年办事处的阅览室,也称救亡室。这是办事处工作人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地方。尽管战火纷飞,工作繁忙,但是办事处的同志从未放松过学习。当年墙上还挂着办事处秘书龙潜亲笔书写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号召开展大学习的标语。
墙上的挂钟是房东提供给办事人员便于掌握工作、学习用的。在灵川路莫村“八办”军需转运站也设有救亡室。办事处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政治、文化,请人讲政治课,中央领导或一些负责干部来办事处,都请他们作报告。
当年的行政科,会计是王辉(建国后任广东省银行行长)。抗战期间,我党及其领导的前线部队经费十分紧张,桂林“八办”通过香港“八办”的廖承志等同志筹集了大批经费,以个人名义汇到桂林交通银行,再由在银行担任存款部科长的地下党施振同志利用工作之便,将款项提出交由办事处,再由桂林办事处分发给抗日前线和华南、华东各省地下党组织及一些进步救亡文化团体。
随后大家上楼参观。小阁楼的休息厅是当年办事处人员休息、交谈、娱乐和学习的地方。有时还接待过往人员及地下党,他们在这里进行工作交流或者汇报。这些是当年用过的两套竹椅、竹茶几。
小阁楼的旁边就是办事处的男、女宿舍。摆设非常简陋,没有衣柜,没有写字桌,每个房间只有竹制的书架,可见当时这里的学习空气是非常浓的。这外间的是男宿舍,里间是女宿舍,也是办事处临时客房。因为当时过往人员有的是天黑才到,有的是深夜到来,不便赶往路莫村招待所住宿,只能暂住这里。当时等待办事处安排车辆去延安和新四军抗日前线的大部分领导干部、地下党和进步青年都是住在北郊的路莫村转运站。那里是一个约百户人家的村庄,最多时曾住过300多过往人员。
紧隔壁就是当年的会议室,办事处各种会议和活动大多在这里举行,有时也是处长李克农接待各阶层统战人员的地方。1939年11月,徐特立同志曾在此为办事处的同志作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讲座。
馆藏介绍
基本陈列
《永远的丰碑》陈列以丰富详实的文物、图片资料,全面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联系和领导南方各省及南洋一带中共地下党组织;为党中央和抗日前线收集、传递各种情报;代表党中央和中共南方局领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等光辉史迹。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陈列的《永远的丰碑》展览,分八个部分展出,整个展览以丰富、翔实的文物、图片与资料全面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从建立、发展到结束的整个光辉历程。
珍贵藏品
周恩来使用过的公文包 黑色,长方形,羊皮制作。周恩来曾带此公文包到过西安、太原、武汉、桂林、重庆、延安等地。
胡志明使用过的丝棉被 1938年底,胡志明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救亡室主任,并以此为掩护积极从事越南共产党的组建工作。
参观信息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每天8:00至17:00
补充说明:淡季8:00~17:00 旺季7:30~17:30 。
交通:乘1路、22路、99路、100路至凤北路口站,再步行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