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不同年代民俗风情
茂南区高山镇黄竹村是茂名市首批综合型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茂名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民办博物馆——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就藏在这里,周围有传统民居和原始竹木林。
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由“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张锡全故居改造而成,是茂名市唯一 一家被茂名市政协推荐参加广东省十大民间收藏馆评选活动的展览馆。
走进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一件件不同年代的老物件诉说着历史的点点滴滴。展柜里,陈列着上个世纪的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小型黑白电视机,“老三篇”面盆、“工农兵心最红”口盅,“农业学大寨”筷箸笼、“为人民服务”瓷碗、“红色娘子军”茶托、瓷帎、毛主席像章,计划经济年代的证件、粮票、布票,还有《开国大典》、《人民公社好》、《祖国山河一片红》等宣传画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放日报》、《文汇报》、《参考消息》、《油城简报》,民国铜闹钟、民国期间土地所有权状、光绪年间的“断卖契纸”“正实收”……等书画、票证、钱币、书报刊、生产、生活用品杂项、瓷器、盆景、奖状等3000多件刻有年代烙印的珍稀藏品,全面诠释茂名乃至我国近现代民俗风情文化。
看到这些展品,就好像走进那个火热年代,重温过去抗美援朝、土改、大跃进、文革、知青上山下乡、改革开放等岁月,再次感受那个年代带来的震撼。
尤其是展柜里的BB机、大哥大,不禁让人想起它刚刚兴起的年代,为等待一个呼叫或回复电话的煎熬和心焦……对于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节衣缩食好几个月终于换来第一台BB机、大哥大的兴奋狂喜,都是专属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一家三代克服重重困难建馆
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53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摆设了大大小小3382件老物件,很多老物件来源都不同寻常。
一家三代经历半个多世纪,建立的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知。
陈文秀是一位普通质朴的农村劳动妇女。陈文秀说,新中国成立前,家公是一个货郎,经常到各村奔走,发现别人丢弃的生产生活用品,喜欢收集再利用,变废为宝,特别在“破四旧”的年代,把一些贵重的藏品藏在陶罐之中,避开了红卫兵的搜查,使一批珍稀票证、生产生活用品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陈文秀配合丈夫张锡全,悉心维护这批收藏品,把自己结婚时的物品、生产生活用品收藏下来。
陈文秀指着藏品中的一台织布机告诉记者,这是一台特别的织布机。2009年一天,丈夫张锡全委托亲家去收集织布机,亲家赶紧准备出门,不料其老伴送行时不慎摔伤盆骨,至现在仍瘫卧在床无法行走。经过多方寻找,长途跋涉,才将织布机的配件补齐,凑成一台完整的织布机。
陈文秀把这台织布机放置在博物馆中,并模仿了当年织布时的场景,在织布机旁边放了凳子、线梭等工具。
陈文秀也经常风餐露宿出远门征集藏品,有一次遭受了重大意外伤害,幸好得到及时救治,才没有生命的危险。
陈文秀走路有点吃力,主要是长期忙于博物馆日常免费开放工作,造成腰肌有问题导致行动不便。张锡全长期节衣缩食维护保养藏品,积劳成疾,不幸患上食管癌。陈文秀一边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一边对外免费开放展览,后来张锡全经救治无效,于2013年2月病逝。
竭力坚持开放共享
陈文秀一家三代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建成了这家民间博物馆。也因这份感人的坚守执着传承,经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组织评选,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团体”称号,广东省仅有两个单位获此殊荣。
陈文秀称,如今,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藏品已达3382件。
博物馆建立后,有很多群众、学生去参观,陈文秀每次都热情接待,联系自身经历,进行导游讲解,深受群众好评。
从2008年开始的年代记忆收藏展览馆,再到现在的茂南年代记忆博物馆,已经免费开放8年多,不少参观者来这里寻找当年记忆,它还成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校外教育基地。该馆奇石盆景应邀参加茂名市新湖迎春园林艺术花灯会展出和粤、桂、港盆景艺术博览会,并获大奖,2012年该馆被茂名市政协推荐参加广东省十大民间收藏馆评选活动,经广东十大民间收藏馆专家组实地评审,并被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邀请参加广东省十大民间收藏馆命名仪式。该馆多次参加茂名市博物馆举办的茂名历史文化图片展览活动和下乡进校巡回展览,到茂南区八个镇中心广场和各中学进行展览,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