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简介
牟平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千年古县。全区现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15处,数量和级别都位列烟台市的前茅。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先后参与了多个考古发掘项目,取得了重要收获,抢救性发掘古墓葬50余座,征集收藏各类文物近百件;2007年和2008年两次发掘照格庄遗址,首次发现了岳石文化的陶窑和壕沟。2004年以来,博物馆先后主持了张颜山旧宅、恤养院旧址、雷神庙战斗遗址等文保单位的维修工程,有效地抢救保护了文物并使之得以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牟平区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标本3000余件(套),其中尤以革命文物、史前文物、刀币收藏为特色,现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4件,二、三级革命文物数件,三级以上历史文物60余件。
牟平区博物馆共辖两个展馆,举办长期展览6个,年接待观众达5万人。雷神庙战斗纪念馆,位于雷神庙战斗遗址,始建于1984年,已经多次改陈,现《胶东抗战第一枪----雷神庙战斗基本陈列》最后改陈办于2014年初,现为胶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为胶东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教学点;牟平革命史展览馆,位于雷神庙战斗遗址西院,举办的《光辉的历程——牟平革命史陈列》,选用各种历史照片近300幅,各类革命文物200余件,全面反映了1932年至1949年牟平党组织在革命历史时期的光辉历史,这里已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牟平历史展览馆,位于张颜山旧宅,举办《染料大王的传奇人生——张颜山生平展》、《千年古县——牟平老照片展》、《千年古县——牟平历史基本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牟平照片展》等4个长期展览,利用文物、刊版、文字、表格、照片、地图等各种形式,全面展示了牟平自新石器时代至今近6000年的历史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地方历史的研究也是博物馆是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博物馆结合业务工作,编纂了《雷神庙战斗遗址资料选编》一书,全面、详细、深刻地介绍了雷神庙战斗遗址的历史及雷神庙战斗的发生背景、经过和雷神庙战斗的伟大意义。
文物的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基础,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境内文物的安全,我们定期对田野文物进行检查巡视,建立了文物信息网络和监察网络,同时,对文物库房、展室等藏有文物的地方,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使馆藏文物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证,从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先后多次被评为烟台市文物安全先进单位。
展览与藏品
高领直把盘口瓷壶
宋代文物,高24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4厘米,足径7.5厘米,质量956克。盘口,高颈,鼓腹,带形鋬,小圈足,釉面布满开片,肩部及流下部、下腹部各有一道弦纹,腹部饰有6道上下条形纹,上腹置流,圈足无釉,制作精美。微残,盘口缺约2厘米,流微残,腹部有裂纹。
“牟平独立营”借条“借冶头村粗粮”
1940年10月成立牟平县大队,队员数十人,至次年1月发展到170余人。1933年春,与牟水、磨山的游击队合并,编为牟平独立营。后又将县警卫队,县保卫队编入,共3个连,约400人,至抗日战争结束时,已发展到4个连及侦察班、交通班、通讯班3个班500余人。
牟平独立营是牟平政府管辖的一支准正规部队的地方部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牟平大地,为牟平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张借条就是当年牟平独立营在冶头村借粮所留下的凭证。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借条未留下日期,仅有红色印章两枚,应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借条全文如下:
“借条今借到冶头村政粗粮饭饨廿四屯付细粮饭饨十七屯莫付此致营部八条”这份“(牟平独立营)借条(借冶头村粗粮)”为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2005年征集入藏,现在《光辉的历程----牟平革命史基本陈列》中展示。
《大众报号外》1945年8月21日
《大众报》是中共胶东特委(后改中共胶东区党委)的机关报,1938年8月13日在胶东黄县创刊,铅印四开四版日报。1939年春因报社转移及人员牺牲曾两度停刊。1940年冬,在日军大扫荡中,该报出过铅印、油印和石印的二日刊或三日刊。1946年春迁莱阳出版,改为铅印对开的日刊。在胶东地区发行,胶东各县都建立了《大众报》发行网,发行量达最高达三万余份,1948年12月1日,更名为《胶东日报》,1950年4月停刊。号外,是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而后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的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不列入原有的编号,其内容必须是重要新闻和特殊事件。
该《大众报号外》,是胶东《大众报》1945年8月21日编印出版的,为黑色铅印,内容为“向大城市进军,坚决消灭日寇----我军解放华北要港威海卫----攻克牟平城,直扑烟台市郊”等,原牟平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保存基本完整,纸质,1998年,经国家馆藏一级革命文物巡回鉴定小组鉴定,确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该藏品现藏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在《光辉的历程----牟平革命史基本陈列》中展示。
白釉莲花纹盘
唐代文物。高3.5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5.7厘米,质量201克。侈口,尖唇,斜壁,小圈足,白釉,腹上刻有一道弦纹,弦纹内刻莲花图案,图案形象生动,纹理清晰。基本完整,口部有2处微残,一条裂纹。
青釉双鱼纹碟
元代文物。高3.5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5.4厘米,质量149克。敞口,折沿,圆唇,短腹,小圈足,底部凸饰两条小鱼,碟身处饰有莲花瓣,有冰裂纹,青釉,外腹部分挂釉不均,造型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