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博物馆,也叫寿春楚文化博物馆,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馆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同志题写。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寿县被重重地抹上了一笔。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上下几千年,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淮夷文化、楚文化、淮南国文化。上至殷周、下迄明清,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兴废都可在寿县找到印痕。所以,寿县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作为全国少有的文物大县,寿县瑰宝焕彩。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享誉海内外,经国家鉴定的一级文物224件/套,二级文物125件/套,三级文物1550件/套。有些精品现收藏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省博物馆,有的已流落国外,被其它国家和地区珍藏。寿县出土文物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宝,其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山古堆楚王墓出土的四千多件珍贵文物,不仅是研究楚文化,也是研究中国整个古代社会的珍品,从这批楚器中选送的4件珍品到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展览,被世界考古界推崇为“世界之最”。
寿县博物馆设有《楚都遗珍》《汉魏流韵》《翰墨流芳》《古窑之光》《宗教艺术》和《彩瓷缤纷》6个专题馆。其中《楚都遗珍》和《汉魏流韵》两个专题展,是该馆基本陈列中的核心部分,展出大量珍贵的楚国文物,通过精心的艺术设计,详实的文字说明,清晰的插图版面,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砂盘模型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辅助展陈手段,浓墨重彩的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寿春楚文化的风采;同时展示了寿县从春秋战国至魏晋这段最辉煌的阶段,较全面地反映了寿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淡季:8:00~11:30,15:00~17:30
旺季:8:00~11:30,14:30~17:30
寿县博物馆新馆座落在寿春城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相邻,乘车或者步行到古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向西行几百米路南即到。
战国文物,外径4.2厘米,孔径1.5厘米,厚0.3厘米。寿县寿春镇南关村西圈墓地出土。
汉代文物,长9.2厘米,宽7厘米。寿县寿春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工地出土。
战国文物,高38.5厘米,口径55.5厘米。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楚王熊肯釶鼎方耳外折,直壁,平底,蹄足。腹饰凸弦纹,足根作兽首形。口沿外壁有铭文12字:“楚王熊肯作铸釶鼎以共岁尝”。青铜器中的匜,往往铭“也”或“釶”。此鼎有流,故自铭“釶鼎”。“楚王熊肯”经考证为楚考烈王。
汉代文物,高36.4厘米,口径14.2厘米,腹围89.5厘米。寿县三觉镇瓦房出土。
汉代文物,高36.3厘米,长34.1厘米,宽32厘米。寿县迎河镇张李出土。
战国时期越国青铜兵器。1996年1月出土。剑通长54.5厘米,剑格两面有用绿松石镶嵌的鸟篆“越王越王者旨于赐”八字铭文。
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流通的黄金称量货币。金币略呈龟版状,正面钤有16至22枚不等方形或圆形的“郢爰”、“金”印记。大块完整的重量一般在250克至280克之间,含金量在98%以上。
北宋。同出的有套放在金棺外的银棺和盛放于金棺内的舍利等。金棺重91.5克,用五块金片模压成浮雕状纹样,再经钤凿刊刻等多种工艺程序处理细部后,用金丝穿成棺状。棺周围饰缠枝牡丹纹样,棺底钤凿有阴文“重佛舍利”四字。工艺精湛,玲珑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