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纪念馆,位于浙江平阳山门镇凤岭村,原为畴溪小学。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舍为二层木结构楼房,是闽浙边临时省委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培养一批抗日军政干部于1938年1月创办的,粟裕任校长。1985年秋,政府拨款维修,辟为革命纪念馆。2005年,平阳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平阳县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纪念馆原有楼房两座,楼上为教员和学员寝室,楼下为教室;女学员住北边耳。稣教堂。东楼于1963年塌毁,耶稣堂已拆建,仅存西楼。西楼面阔七间,通面阔22.25米,砖木结构,硬山顶,两层总建筑面积为144. 6平方米。1985年秋,政府拨款维修,辟为革命纪念馆。楼前桂花丛中耸立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安放纪念碑。
1938年初春,活跃在浙闽边区的红军挺进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此时,设在山门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以"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的名义,在温州《浙瓯日报》等地方报纸刊登公开招生启事,利用畴溪小学的这幢校舍创办了抗日救亡学校。启事刊登后,200多名男女青年报名入学。平阳县党史办的研究人员介绍,当时干校共有教职员工22人,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亲任抗校校长。学校开设有游击战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6门课程。粟裕亲自执教《游击战术》。其他红军干部,如副校长何畏、张忍之等分别主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经济学》等课程。
由于机会来之不易,学员们夜以继日学习,十分勤奋。抗校留给学员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的革命人生。除了北上抗日的学员,抗校当年还有大批学员留在当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有些学员辗转到了陕北,有的学员参加了新四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