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院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主旨,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自己的使命,秉持着“文化惠民 共建共享”的服务宗旨,不仅致力于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而且致力于自然生态展览的筹办和生态文化的传播,探求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杭州馆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6号,2009年建成开放。馆舍面积2.6万平方米,常设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临展厅面积2500平方米,藏品库房5000平方米。馆藏20万余件(组),由地球生命故事、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绿色浙江、狂野之地--肯尼斯·贝林世界野生动物展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展五大展区组成,以地球及生命诞生与发展为主线,带领公众一探自然之壮美。年接待观众210余万人次。是一座以“自然·生命·人”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的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为宗旨,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类标本收藏研究、展示宣传、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和智性休闲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安吉馆位于安吉县,是411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引领性项目,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占地300亩。核心馆区位于安吉县教科文新区,紧邻安吉中南百草园区。基本陈列定位以“休闲体验”为主,以专题展为特色,由序厅、地质馆、生态馆、贝林馆、恐龙馆、自然艺术馆、海洋馆和临特展馆等组成。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自然博物馆。安吉馆于2018年12月28日试开馆。
序厅
由古老的海百合化石、千年阴沉木、灰鲸骨骼、鲸鲨、北极熊等大型标本和有代表性的动物标本组成大型生物展示墙。无声地叙述着生命的神秘与恢宏,提示着观众即将进入一段自然与生命的探索之旅。
地球生命故事
讲述地球46亿年的生命进程。设置“生命家园”“生命诞生”“生命登陆”“恐龙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五个单元。再现生命大爆发、鹦鹉螺海洋、鱼类时代、蕨类森林、恐龙世界、哺乳动物时代至人类登上生命舞台等复原场景。
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
集聚地球上各个生物门类的物种代表,再现不同区域典型的生态系统景观,解读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设置“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类群”“遗传与变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人类”五个单元。
绿色浙江
展示宣传绿色的浙江大地,以有限的空间浓缩浙江大地自然之精华。设置“浙江的自然”、“浙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单元。观众可以漫步大型烤瓷地图,浏览浙江的地貌;穿越海岛、湿地和山地等生态场景,领略浙江美丽的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肯尼斯•贝林世界野生动物展
肯尼斯•贝林世界野生动物展”采用制作工艺先进、栩栩如生的珍贵动物标本,结合场景复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生动还原了多个不同生态系统的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境,精心布置的生态场景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青春期健康教育展
为了适应中小学校教育的需要,本馆在原有“认识自己”展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利用近50件实物标本和200余幅精选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地向青少年朋友解答许多青春期的疑虑,形象直观地揭示了青少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旨在帮助青少年朋友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顺利地走过人生花季。
贝林馆-远方的对话
贝林馆以“远方的对话”为主题,设置“炎热非洲” “寒冷北美” “兄弟源缘” “演化适应” “危机与希望”五大板块。通过非洲和北美洲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动物种类的对比,从大陆板块移动、海平面波动、动物的扩散以及演化适应等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观众从更大时空尺度上认识地球生命,了解大自然,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体会尊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态馆- 绿水青山的召唤
生态馆以“绿水青山的召唤”为主题,设置“生命支持系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价值”和“生态浙江”三个单元,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场景、多媒体和互动装置等展示手段,向观众深入浅出地讲述生态学的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公众认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引发的危机,思考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进而达到让观众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传播目的。
恐龙馆-重返恐龙时代
恐龙馆展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恐龙及其生活,同时也详细展示浙江的恐龙。展厅以时代为主线,用化石标本、全身骨架复原、场景、复原模型和多媒体等手段介绍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恐龙,以及恐龙的生理和亲戚。
自然艺术馆-美哉自然
自然艺术馆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两大部分进行主题展示,设置“宇宙·万象”,“自然万物” “天籁之音” “美的解析” “致敬自然”四个单元。大自然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物质资源,也用千姿百态的美慰藉心灵;以寻美自然为切入点,从色彩、材质、肌理、构造等角度,从多个视角展示宇宙、地球、生命之美,培养与激发观众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从欣赏自然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地质馆——浙江大地廿亿年
地质馆设置“古老的浙江大地” “浙江‘金钉子’的故事” “盆地与火山的世界” “现代地貌形成及史前浙江人”四个单元。采用地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一系列浙江大地的故事,以“漫长的旅程”开篇,通过时空叙事的方式,讲述浙江大地二十亿年波澜壮阔的史诗,概括性介绍了地球结构、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大陆变迁、气候变化等背景知识。
浙江自然博物院在近5000件展品中,集动物、植物、化石、岩石、矿物、自然艺术等多个门类之收藏精品。面积达20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巨大的猛犸象化石、精美的安顺龙化石、十多米长的灰鲸骨骼和鲸鲨标本,以及浙江野生华南虎等标本,还有许多模式标本,如礼贤江山恐龙、临海浙江翼龙等。
Nautilus pompilius (Linnaeus,1758)
产地:南沙群岛,拖网500-600米水深,2013年
尺寸:146mm
Dardanus arrosor
产地:浙江东海,60-120米水深
尺寸:90mm
Impatiens tianmushanica var.Longicalcavata Y.L.Xu et Y.L.Chen
模式标本
标本长35cm,宽16cm;叶片长12-15cm,宽约5cm
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
标本直径142cm
时代:白垩纪
产地:江西赣州
尺寸(CM):66L*66W*30H
时代:白垩纪
产地:江西赣州
尺寸(CM):62L*59W*12H
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古代人把水晶叫做水精,晶莹闪亮,是珍贵的装饰品和工艺品。
是一种含铍铝的硅酸盐,绿柱石家族中最“高贵”的一员。属六方晶系。呈翠绿色、有玻璃光泽的半透明矿物,因含有微量的“铬”元素因而呈现出了晶莹艳美的绿色。
周三至周日,周一、周二休馆(遇国定假日照常开放,顺延休馆)
参观入场时间:
冬季(11月1日-3月31日)
9:30-16:00
夏季(4月1日-10月31日)
9:00-16:00
闭馆时间:17:00
1.关注浙江自然博物院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电子券;
2.刷参观电子券或身份证过闸机入馆;
3.参观前请自觉接受安全检查。
杭州馆:
公交线路
西湖文化广场:57路、58路、203(夜间线)路、38/k38路、67/k67路、19/k19路、206(夜间线)路、30路;
中北桥:217(夜间线)路、814/k814路、k219(夜间线)路、2路、19/k19路、78路、214路;
市交警支队:74(大站线路)路、218(夜间线)路、316/k316路、535路、203(夜间线)路、45/k45路、6/k6路、46路、74路、179路、179专线、224(夜间线)路;
中山北路口/轮船码头:156路、338(区间)路、223路、535路、57、24/k24路、55路、56路、26/k26路、220(夜间线)路、220(区间)路、202(夜间线)路、516路、22/k22路、338路、517路、205路、32/k32路、76路、B支2路;
地铁线路
地铁一号线西湖文化广场站c出口。
安吉馆:
公交线路
131路经过博物院西站(梅园路),博物院站(主入口处)。
公交专线在科技学院(中德公程学院)与浙江自然博物院站间往返。
驾车
S14杭长高速,04省道
浙江自然博物院馆史,追溯到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基础上创建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馆。
1953年,更名为浙江博物馆;
1984年7月,浙江博物馆的自然之部分出单独建制,成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馆;
1991年,浙江自然博物馆建成库房业务楼;
1998年1月,浙江自然博物馆建成陈列馆;
2009年7月28日,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
2012年,浙江自然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7年5月18日,获得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2018年8月21日,浙江自然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浙江自然博物院;
2018年12月,安吉馆对外开放。
浙江自然博物院是浙江省自然类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学术研究涵盖植物学、地质古生物学、昆虫学、无脊椎动物学、鱼类学、两栖爬行动物学、鸟类学、兽类学及博物馆学等领域。
截至2014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主持或参与编撰《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博物馆研究论文集》、《四川井研——完整的蜥脚类恐龙——毛氏峨眉龙》、《杭州野鸟》、《浙江农田贝类》等专著50余部;编撰出版《世界动物大图集》、《新世纪动物百科》、《恐龙》等科普书籍 10 余册;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主持和参与浙江九龙山、浙江大盘山、浙江韭山列岛、浙江五峙山列岛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考察或总体规划编制;承担了“自然藏品分类定级研究 ”、“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生态及保护对策研究”、“浙江翼龙化石研究”、“浙江文化遗址古环境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10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