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梳名篦”作为常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生产史。
制篦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其始祖是陈七子,常州篦梳自魏晋南北朝 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昔日为宫廷御用的宫梳名篦,已成为百姓家中每日梳头洁发的必需品和收藏品,并且远销国外。常州梳篦系天然材料制成,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使用,有缓解头痛,治疗失眠,醒脑,聪耳,明目之保健功效。
常州梳篦博物馆,全国第一家集中展示“宫梳名篦”博物馆。常州市首个“工业旅游示范点”。
常州梳篦博物馆坐落于勤业桥堍、古运河畔的常州梳篦厂内,厂馆合一,包括梳篦历史博物馆、梳篦生产展示、手工艺及艺术品工作室等。展馆部分面积为600平方米,整个展区以实物和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梳篦的工艺历史、杰出成就和瑰丽风采。馆内珍藏着各个时代的梳篦精品450件左右,镇馆之宝有百年历史的多枚世博会奖牌和10枚金银奖原件,包括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银奖、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金奖、1910年(宣统二年)南洋劝业会金奖、1981年国家质量银质奖、2002年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代表国家赠送的礼品等。此外,还有梳篦行业的老前辈及后代无偿提供的梳篦实物、奖牌、资料等。
千年历史
盛唐时,当地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大文豪苏东坡 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的诗句。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 出海,随着水上丝绸之路 传到海外。
明清时代,文献中关于常州梳篦的记载渐多。明代关于常州西郊八景之一文亨穿月,篦梁灯火的记载,把左运河畔篦箕巷的夜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到清代乾隆时期,常州城中已是削竹成篦、比户皆为的景象。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农历7月总要到常州定制60把黄杨木梳、60把梅木脊梁 象牙的高级梳篦,并在10月间连同6套龙袍、600朵宫花 送到紫禁城,作为贡品进献皇帝,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据说,慈禧太后 对常州的梳篦尤为钟爱。
辛亥革命 后,梳篦的需求量因人们剪辫而激增。当时还流行着一种刘海 篦箕的小型篦子,许多人身上挂个小口袋,袋里装一把刘海篦箕,引为时髦。后来,常州的梳篦逐渐传入海内外,1915年在巴拿马 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 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我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 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从已出土和一些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古代的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