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市盱眙县境内的黄花塘镇有一座纪念馆,虽地处山村,但素雅清幽、风光旖旎,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虽建设时间不长,但历史辉煌、影响巨大,名声远播,浩气长存。她就是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黄花塘原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它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1943年1月初到1945年2月底,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进攻,在苏、皖、浙、鄂、豫五省开辟了八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新四军和八路军一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第一展馆主要介绍新四军诞生的背景、前期的发展以及重建军部的过程。
第二展馆展出的是军部为什么迁到黄花塘。其中主要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式和战略转移的经过。
第三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在进行激烈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中,一面武装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一面加强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
第四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开展了整风、大生产、整训三大运动,并从各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在军事上,各部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和对日伪局部反攻的胜利,这些都为大反攻,彻底打败日寇奠定了基础。
四个展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物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四军时期的各个侧面新闻图片、资料再现了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时期,运筹于草舍之间,决胜于大江南北的丰功伟绩。
坐8路公交车或1路公交车至八一广场,转乘眙到黄花塘的班车。
步入宽敞明亮、绿草如茵的纪念馆广场,展现在游客眼前的是一气势巍峨,造型酷似“枪刺”的“纪念碑”。在银灰色调的纪念碑下连接纪念馆大厅的影壁墙上镶嵌着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十一个纵横飘逸、金光闪闪的大字,馆牌旁为巨幅蓝字的“N4A”新四军标志牌。纪念馆的展馆是一个前圆后方的建筑。大厅前,圆形的亭式建筑是进入展馆大厅的甬道,也是纪念馆的迎宾之所。厅顶由60根直径10公分的绿竹环衬,寓意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60周年之际兴建的纪念馆将继承优良传统,永葆革命青春。
纪念馆大厅迎面是一块长方形的巨幅红色“屏风”、“屏风”上题刻着由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铁的新四军”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屏风后,安放着两组气势非凡、栩栩如生的紫铜雕塑。其中,一组为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曾山在黄花塘的草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战役的情景雕塑;另一组是表现新四军战士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造型雕塑。这两组雕塑既是力与美的展示,也是新四军领导集体与战斗群体在黄花塘时期的一个缩影,表现了新四军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
黄花塘原名“黄晖塘”,又叫“黄昏塘”。原先只有几户人家,半塔保卫战胜利结束后,新四军五支队及新四军第二师就一直移驻在淮南地区的黄花塘。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皖南事变。中共中央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的阴谋,决定在苏北盐阜地区重建新四军军部。军部的重建,犹如插入敌人心脏内的一把尖刀。因此,日伪军加紧对华中各根据地的“扫荡”、“清乡”和“蚕食”。并叫嚣要完成皖南事变未竟之功。1943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分三个梯队先后到达盱眙县黄花塘。黄花塘起初是新四军第五支队及新四军二师的住地,这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西有连绵的山丘,北有洪泽湖的芦苇着天然屏障。军部在黄花塘期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由盐阜的停翅港移驻到盱眙县黄花塘,在此驻留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黄花塘是新四军军部在一地驻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转移到黄花塘以后,为了安全,对外一直称“黄河大队”。军部的主要领导人一直也采用数字代替自己的名字。在黄花塘附近居住过的机关有城工部(江苏省委),新四军卫生部、新华分社、兵工厂等。从此,黄花塘这个名字载入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