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墙
博物馆标志性建筑为大门外的半人面瓦当照壁墙,造型系仿照邺城遗址出土的前燕时期半人面瓦饰件,按1:50等比放大建成。照壁墙上镌刻对联:“史越千秋文承一脉,馆藏万象霞接三台”,充分体现出邺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六面浮雕墙
广场两侧建有六面黄沙岩浮雕墙,分别雕刻着曹魏都邺、石虎阅兵、冉闵都邺、慕容三杰、东魏高欢、北齐高洋等与邺城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博物馆大门内是由黄砂岩制成的六面浮雕墙,展示的是曹魏都邺、石虎阅兵、冉闵都邺、慕容三杰、东魏高欢、北齐高洋等六朝古都邺城有关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东西两侧建有高约11米的两座仿汉阙。6根成语景观柱表现的内容为“窃符救赵”、“曹冲称象”、“下笔成章”、“文姬归汉”、“快刀斩乱麻”、“空城计”的故事,彰显出邺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开辟新园
邺都文化创意园位于邺城博物馆东侧,总投资5000万元,园区建设分为陶艺文化公园区块、陶艺馆客栈区块和陶艺文化商业街区块三大部分。西门豹文化产业园位于邺城博物馆西侧,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西门豹祠、碑林、专业会馆、购物广场等,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
展厅介绍
主馆内部分为六个展厅,分别是“序厅”、“中原要地、富庶粮仓——史前至秦汉时期的邺地”、“魏武雄才、崭新都城——曹魏时期邺城”、“民族融合、文化激荡——十六国时期邺城”、“隋唐文明之前奏——东魏北齐邺城”、“中国北方佛都——六世纪邺城佛教”。
临漳历史
临漳历史悠久,邺城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春秋时齐桓公纳管仲之谏始筑,战国时属魏、西门豹为邺令投巫治水。西太平仰韶文化遗址(今习文乡)和回漳仰韶文化遗址(今香菜营乡)证明了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临漳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临漳古时称邺,西依太行,北临漳水,为齐鲁达西北、中原通幽燕必经之地,素有“三国故地”“天下之腰膂、河北之襟喉”之美称。东汉末为冀州牧驻地,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雄踞邺城,营建王都,筑铜雀三台,创建安文风。曹丕自此而代汉称帝,邺为曹魏政权“五都”之一。
邺城都城建筑前承秦汉后启隋唐,中轴对称、棋盘格局、功能分区明显、单一宫城制,开都城规划之先河、为古代都城建筑之典范。其规划设计思想和布局特点影响深远,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影响。邺城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十六处大遗址之一。
临漳县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因境内邺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六次成为国都。2011年12月6日至8日,邺都文化高峰论坛暨2011年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在临漳县举行,临漳县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所获荣誉
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的临漳,曾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的都城。曹魏时期所建的邺北城开创了“中轴对称,分区布局”的先河,是现在全国唯一一处未被现代化大都市压住的遗址,为全国乃至东亚地区古代都市研究基地。
1988年,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邺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全国36处大遗址保护名录之一。随后被列入我国“十一五”100处大遗址保护名录。
作用价值
邺城的中轴对称格局、单一宫城制度、明确功能分区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影响深远,唐代的长安城、洛阳城,北宋东京城、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均沿袭于此。甚至连日本奈良早期都城中的藤原京、平城京,都有邺城都城要素的身影。
为加强对邺城遗址的保护利用,临漳县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东南大学建筑系的国家级专家学者,历时六年,制定了《邺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河北省第二部、邯郸第一部大遗址保护规划。邺城博物馆项目是该县依据《邺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实施的主要工程,也是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重头大戏。
根据邺城遗址保护规划,该县将博物馆馆址选定在邺城遗址保护范围以外、邺北城中轴北延长线上,南距邺城北城墙遗址约300米。博物馆总预算2100万元,占地65亩,主体建筑面积5228平方米,主体高度11米,城门高度21米,东西长66米,南北宽50米。如此庞大的博物馆也仅为邺北城面积的千分之一。博物馆建成以后主要用于收藏和展示邺城出土文物,弘扬邺城历史文化,承担邺城历史研究和传播任务,兼作邺城考古工作站,同时,也是邺城遗址旅游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