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
唐山博物馆座落在唐山市中心凤凰山东麓,地处市工人文化宫院内。机构设置为三部一室,即:陈列部、保管部、群工部、办公室。编制22人。馆内人员年龄结构年轻化,大中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80%。
唐山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筹建于一九九六年初,并于当年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纪念唐山抗震廿周年大型活动期间向社会开放。总建筑面积3670平方米。两部为专题陈列区。馆内设有陈列、保管、安全防范等现代化设施。
建馆以来,通过调查、征集、接受捐赠等,征集了大量文物。迄今为止,馆藏文物已达1300余件,其中一、二级珍贵文物35件。如玉田孟家泉遗址出土距今2万年左右的“晚期智人”的人骨化石;迁安爪村遗址出土距今4万多年的若氏古棱齿象象牙及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用来缝制衣物的骨针、骨锥;迁安马哨村出土的与孤竹国有密切联系的“其簋”和“卜鼎”;迁安出土的辽代白瓷,堪称古瓷精品。
唐山博物馆在建馆对外开放之际就隆重推出了基本陈列《唐山古代文明陈列》。该陈列以石器、陶器、青铜、瓷器四个部分,比较系统地揭示了唐山的历史沿革,展现了“唐山人”在创造历史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每年都组织十余项展览活动,平均每年接待观众十多万人次。
发展历史
唐山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凤凰山公园,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唐山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在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际由原唐山市展览馆南馆改建而成。
2009年唐山博物馆进行改扩建,2012年4月2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改扩建后的唐山博物馆由原唐山市展览馆南、北、西三馆合并,同时增扩两个新馆,形成了A、B、C、D、E五个单体馆。建筑面积24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000平方米,占地73亩。
其中三座旧馆建于1968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还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地震遗址。 在使用布局上,A馆展示以唐山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为主要内容的《冀东三枝花》陈列;B馆《唐山历史》陈列展示唐山开始出现人类到因煤兴市数万年的发展历程;C馆《馆藏艺术品》陈列展示唐山博物馆接收的书法、绘画、雕塑等捐赠作品;D馆设有学术报告厅、专业图书资料室、对外开放的餐厅;E馆为临时场馆,还专门设置了青少年实践厅。
筹建之初,唐山博物馆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3000平方米展厅、库房和各类辅房的改建装修任务,完成了《唐山古代文明陈列》、《纪念唐山抗震二十周年书画作品展览》的布展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前后衔接、有序进行,保证了按时开馆。
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业务工作开展顺利,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特别是近年来,各项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征集,举办了各类水平较高的展览,开展了博物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科学研究,努力开展各种文物宣传活动,为唐山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馆藏文物
唐山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余件。“很多人了解唐山都是从近代工业开始,其实唐山的历史文明可以追溯到距今4.2万年以前。”唐山博物馆馆长助理王春斌介绍,市民可通过博物馆B馆(新建馆)的“唐山历史文化陈列”,感受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唐山历史文化陈列”系统地展示了从史前文明到新中国成立的唐山历史文化沿革。为了让参观者更直观地触摸历史,博物馆将展出1600余件文物、照片、资料,其中有相当数量属于国内、省内少有的珍品。如迁安爪村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玉田孟家泉遗址出土的距今约1.7万年的人骨化石,大城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铜器、玉器等。其中,大城山出土的带孔红铜牌饰是我国发现距今最早的金属制品之一,属国家一级文物,在我国考古研究领域具有极高价值。1999年发掘的滦县东法宝村后迁义遗址,出土了商周时代的陶器、青铜器、金器等珍贵文物200余件,将首次对公众展出。在文物征集方面,注重涵盖面,注重特色,注重精品。除接收市文物管理处调拨的全部藏品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发掘出土和接受捐赠大批文物,有效地填补了馆藏文物的空白,亦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现有文物藏品和出土文物标本3600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00件,有相当数量属于在国内、省内是少有的珍品。如玉田孟家泉遗址出土距今2万年的人骨化石以及当时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石器,迁安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具及人类用于缝制衣服的骨针、骨锥,迁西西寨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唐山早期瓷器、唐山皮影和一些近现代文物都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文物保管方面,努力完善库管条件,利用现有条件达到最佳效果,重视并加强对藏品的科学管理,组织馆内培训,建立了定期稽核制度,对各类文物都建立了比较科学的藏品档案,不断以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向文物的电脑化管理迈进。
专业人员数量逐步增多,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全馆现有员工20多人,大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人员占总人数90%以上。专业人员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每年在全国、省级报刊上发表专业性研究文章十余篇;另在“长城文化”、“精品陈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唐山境内长城考察的多篇文章已在《文物春秋》1998年第二期上专刊发表。博物馆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讲解员队伍,平时就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馆内除进行培训、组织讲解员比赛外,积极参加省市级讲解员大赛,观摩全国性的比赛,同时组织人员进行馆际交流,请有一定知名度的获奖人员到馆内传、帮、带,使讲解水平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为确保文物藏品安全,自建馆起,市政府就拨专款安装了防盗设备,加大了安全保卫工作的科学含量。与此同时,博物馆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制度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落实了岗位责任制,保证了建馆以来安全无事故。
唐山博物馆自建馆伊始,就注重以藏品为基础的陈列展览工作和社会教育工作,在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积极参与投入各种群众性活动,目的在于借助社会,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博物馆,发挥业务优势和文化潜力,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自觉地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让人们以新的视角,认识和了解博物馆工作,使博物馆工作不只停留在自身职责范围内,更多地对社会性文化经济活动进行参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建筑布局
唐山博物馆改扩建方案的主要设计理念是“让城市历史成为博物馆展示和收藏的一部分”。根据这一理念,博物馆原有的南、西、北三座“品”字型旧建筑全部保留,同时,为了弥补既有老建筑的不足,在“品”字形展馆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增建一座现代时尚新馆,形成新旧相间、错落有致的5个展馆。
从建筑风格看,博物馆老建筑修旧如旧,除对顶部做出局部处理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有的色调、材质与风格;而两座新馆采用层次错落的设计,以丝网印镀白釉玻璃做外饰,外观轻盈灵动。厚实、庄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旧馆与轻盈、时尚、极富现代气息的新馆交相辉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的特色在对比中凸显,散发出和谐之美。
改扩建后的唐山博物馆仍位于凤凰山公园东侧,开放式设计使市民可以经由公园进入博物馆区。博物馆建筑群和馆前广场构成了公园的一道独特风景,凤凰山也在博物馆的映衬下更显隽秀。新老建筑的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使得新唐山博物馆在众多地市级博物馆中独具特色。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民俗文化更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唐山博物馆将在A馆推出“冀东文艺三枝花”展览,内容涵盖“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及“唐剧”四个部分。
“评剧百年”将展示评剧从1909年到现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花淑兰、韩少云、洪影等评剧名家穿过的戏服,还能欣赏老唱盘中的经典名家唱段。在皮影展览部分,博物馆将展出上千件皮影实物,包括明末老艺人雕刻的作品。参观者还可以到展台上亲自动手操纵皮影、学习影人雕刻技术。
“为增加展览的故事性、趣味性,部分皮影实物会以剧目的形式展出。”王春斌介绍,2005年博物馆曾举办过一次皮影展,当时引起了轰动,很多参观者都表示没想到皮影这么好看。“这次展出将做得更精美、更细致,展览手段也更加先进,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技术,将展品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给参观者。”
现代高科技的展陈方式也是新唐山博物馆的亮点之一。以往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方式比较单一,几乎都是以静态展品为主,缺少吸引力。此次布展,博物馆聘请了来自北京、石家庄的三家著名展览装饰设计公司进行展陈设计,在突出文物展品的基础上,采用光电、音响、电子触摸屏、多媒体、动漫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布展,大大增强了展览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博物馆根据不同展览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王春斌举例说,“再现原始人类生活场景采用了环幕投影、明清时代遵化冶铁场面采用了幻影成像、南堡制盐场景采用了雕塑景观,美术名家刘汉宗先生的一幅11米长卷《陶瓷史画》被做成动画进行展示,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里的《清明上河图》一样生动。”
改扩建后,新唐山博物馆的展陈面积达到1.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4万余平方米。博物馆的功能将更加完善,集收藏、研究、宣传、展示、教育及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公众共享的文化乐园。
博物馆B馆开辟了文博互动乐园,参观者可在此感受电子考古、文物拼图的乐趣;D馆(新建馆)建有多功能报告厅,今后将举办专家讲座、小型音乐会等文化交流活动;E馆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将面向青少年开展手工制作、科学小实验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寓教于乐;E馆的临时展厅将举办多种临时展览,不断给市民以新鲜的艺术感受,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博物馆还将面向社会开展征集博物馆之友、义务讲解员等活动,增加市民与博物馆的交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