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武陵山下,美丽张家界旁,滔滔澧水之滨,崇山峻岭之中,湘西北的原始滋润着万千生物,在层峦叠嶂、高山深谷的原生态环境中,孕育出了”上汗不上火,辣口不辣心“的洞溪七姊妹辣椒。她因七个一簇,朝天生长,形似七个姊妹成团拥抱而得名。她因外形细小匀称,颜色大红夺目,色泽鲜活油亮,辣味厚重持久,内质含量丰富等优异品质而名扬四海。
一、产品慨况
产品名称:洞溪七姊妹辣椒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4年第41号
保护范围:湖南省慈利县洞溪乡、溪口镇、南山坪乡、金岩土家族乡、高桥镇、金坪乡现辖行政区域。
二、地理地标
慈利,自古“土俗淳慈,产物得利”,这座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居澧水中游,武陵山脉东部边缘的历经2200年的历史古城,从周朝的烽火中迤逦而来,在这片3480平方公里的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汉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等25个民族共70万人在此繁衍生息。这里山高谷深,林木茂密,资源丰富,“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其真实写照。
造化垂青,历史繁衍,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慈利旖旎风光、山水钟灵、斑斑史迹。楚白公城遗址、唐建兴国寺梅花殿、明建九溪卫古城、清建渔浦书院、溪口古镇、李自成屯兵遗址传遍着历史的声音。润传峡、龙王潭、太华山、悬丝洞、龙魔地缝、张家界大峡谷写着自然的伟岸与传奇。五雷山、云朝山承载着道教文化的传衍。慈利山峻,“第一危峰插绛霄,烟飞雾障撑仙掌”;慈利水秀,“春融水国光摇岸,雨霁山城浪拍窗”;慈利景美,“绿水煑红日,青山帐白云”,凭借这些自然和历史的恩赐,经多年开发逐步形成了“温泉之乡、道教圣地、休闲乐园”的旅游胜地。
慈利县地处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冷凉湿润,雨水充沛,春温多变、昼夜温差大、夏秋多旱及严寒期短等气候特点。洞溪七姊妹辣椒生长在500-800米的高寒山区,产地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度适宜。营养生长期雨量充沛,适应椒苗成长。生殖生长期雨量减少,适合果实发育。加工制作时气温较低,适合洞溪七姊妹辣椒加工、发酵、储存。
洞溪七姊妹辣椒产地属富硒地区,植被丰富,林木茂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丰富,保护区内尤其是土壤中铁、磷、钙、锌、硒的含量较高,非常适宜辣椒种植。
三、文化背景
慈利县种植辣椒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据明末《慈利县志》记载:“暇则摘茶采蜜割漆捋椒以图贸易”。到清朝时,慈利人食用辣椒已比较普遍,据清末《清稗类钞》记载:“湘、鄂之人日二餐,喜辛辣品,虽食前方丈,珍错满前,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清代《慈利县志》记载:“物产……艽,俗名辣椒……以上蔬”。说明清代末年慈利人就食辣成性,并广为种植。
洞溪七姊妹辣椒品种的引入,据民间流传,应归功于李自成的大将李过,他非常喜爱食用朝天椒,行军随身携带,餐餐不离。当年李闯王兵败南下,落户石门夹山寺出家为僧,李过就近隐入慈利县高峰乡的茅庵村,法号“野拂”,野拂和尚将随身携带的朝天椒就地种植,并在云游各地时,留下种子让百姓试种,几年间,凡野拂和尚足迹所至之处,朝天椒均有种植,逐步在慈利全县扩展开来。然而,唯独常年云雾缭绕的洞溪乡生产的朝天椒因其“色鲜艳、味纯正、辣舒爽”深受百姓喜爱,并习惯称之为洞溪七姊妹辣椒。
清代末年,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南北大侠杜心五是慈利人,非常嗜好酒和辣椒。他吃的辣椒就是由洞溪的一位龚姓财主所供应。杜心五招收了不少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军某军军长李丽九,以及万籁声。这两个弟子也是一日三餐不离“洞溪七姊妹”。尤其是杜心五本人于1905年在日本擂台上打败当时号称世界无敌的日本拳王之后,名震世界,当记者采访问他的饮食嗜好时,他脱口而出:“洞溪七姊妹辣椒”。从此,武坛上出现一个食用洞溪七姊妹辣椒有助武功的传说。
四、文化积淀
近年来,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旅游事业蓬勃兴起,一些著名作家如丁玲、黄永玉、康濯、秦培春、任光椿、古华、梁上泉等,他们取道慈利特意品尝“洞溪七姊妹”,为洞溪七姊妹辣椒大唱赞歌,如任光椿的散文《湘西一绝——洞溪七星椒》,古华的七言绝句《偏爱七姊妹》,秦培春这位电影剧作高手所写的《风流的古镇》中着重喧染了洞溪七姊妹辣椒,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2008年,洞溪七姊妹辣椒参加中国湖南第八届(国家)农博会时,经外国专家品尝,大为赞叹称之为“辣椒之最”,并留句曰:“品洞溪七姊妹,悟湘菜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