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五大连池大豆产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市原名德都县)。据德都县志记载,民国时期,五大连池大豆播种面积仅次于谷子,伪满时期至解放后,大豆面积一直居于首位。五大连池大豆种植水平较高,平均亩产200公斤左右,最高年份1974年亩产达到275公斤。1994年,德都县曾被国家批准为五百个产粮大县之一。五大连池市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市”荣誉称号。2012年批准创建50万亩大豆基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产品为大豆。1989年,巴西大豆专家陶雷杜先生带领联合国粮农组织大豆育种研究课题,专程对德都县大豆生产进行考察并给予很高评价,并对五大连池大豆生产水平提出很好的建议。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五大连池大豆保护区属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交接地带,境内多系低山丘陵、漫川漫岗。境内耕地以黑土、暗棕土、草甸土为主要类型,土壤腐殖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土质肥沃,质地疏松,非常适合大豆的生长生产。保护区内河流纵横,湖、泡、沟、泉、(库(水库)星罗棋布,水资源比较丰富。流域内没有任何污染源,天然水体水质良好。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是天然冷矿泉水资源和淡泉水资源,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丰富,无工业污染,为优质大豆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处中高纬度,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候。春季干旱少雨、风大、升温快、墒情好,有利于大豆播种;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大豆生长;秋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大豆干物质积累;冬季雪大,冬季漫长寒冷,不利于大豆病虫害越冬。
三.地域范围
五大连池大豆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西与克山、讷河毗邻,南连北安、克东,北与孙吴接壤,西北与嫩江市隔河(科洛河)相望。包括五大连池市龙镇、和平镇、建设乡、太平乡、双泉镇、团结乡、朝阳乡、兴安乡、莲花山乡、兴隆乡、新发镇和五大连池镇(五大连池风景区)。地域保护范围193333公顷,生产面积140000公顷,产量42万吨。地理坐标东起东经127°37′-125°42′;南起北纬48°16′- 49°12′。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五大连池大豆籽粒饱满均匀,光滑圆润,色泽金黄,外观形象和商品质量良好。
2、内在品质指标:五大连池大豆,含蛋白质40%以上,氨基酸含量大于40%,其中谷氨酸含量大于8%,粗纤维含量大于6%,脂肪含量适中,加工成的豆浆均匀、乳化效果好,口感粘稠。五大连池大豆机械压榨大豆油,色泽金黄透明,营养丰富。
3、安全要求:五大连池大豆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执行,农药使用严格执行NY/T393-2000标准,肥料使用严格执行NY/T394-2000标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正在逐步建立大豆安全追溯体系,保证大豆安全的可 追溯性。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一2000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
2、品种范围:按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成熟期适宜、优质、抗逆性强且高产的优良品种。种子要做到至少3年更换一次。目前主栽品种为“黑河35"、“黑河38”、“华疆2号”、“东农44"等优良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质量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大豆生产安全,同时在生产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农户的农产品化学品使用进行规范。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对生产基地的环境、投入品使用、市场准入、质量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制定五大连池大豆产品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
4、产品收获:在5%叶片尚未脱落时进行机械收割,豆粒归圆时进行,要做到割净、拉净、捡净、脱净,损失不超过2%,破碎粒不超过2%。
5、生产记录:基地农户要对种植大豆的全过程建立档案,全面记载种、肥、药的使用情况,使用时间、使用数量以及在田间管理上采用农艺措施,以备查阅。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五大连池大豆生产基地的生产经营者或加工企业(合作社),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的五大连池大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生产经营的五大连池大豆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生产经营者或加工企业(合作社)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加贴标志要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建立包装标志印刷审核备案制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加强标志使用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仿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标志监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