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林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北部,属中寒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差异很大,早春低温,多雨雪;夏季温和,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年平均气温为0.6℃左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生物干物质积累,造就了五营黑木耳独特品质。
丰林县能出产优质黑木耳与其自然的森林环境密切相关。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有五营原始森林未受任何破坏。因此,古老植被——红松阔叶混交林顶级群落中,真菌的天然环境尚未消失。黑木耳虽喜生长在柞树上,但纯柞矮林却很少生长黑木耳。经几万年演替的红松林下的有机物循环中,黑木耳扮演了清洁型分解者,它特殊的胶体结构等,恰恰适合森林中白天干热、夜晚湿冷的气候条件,这种条件是人工很难模拟的。
昼热夜冷的气候条件、完整丰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五营黑木耳这朵盛开于森林之中独具魅力的奇葩。
我国对黑木耳的认识、采集和食用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周秦之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采食黑木耳。秦代《吕氏春秋》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苏恭的《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楮、柳、榆,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黑木耳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的传统食用菌,中国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独特的烹饪技术把它制成粥、羹、汤、炒菜等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的食品。国外食用黑木耳的习惯均受我国的影响,所谓“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黑木耳”。据张树庭教授考证,明清时期,华人大批涌向南洋,大量采集当地的毛木耳,并从我国大量输出黑木耳。18世纪末,西方殖民者从我国和东南亚大量贩运黑木耳和毛木耳,从中国香港集中运往欧美各国,从而黑木耳名扬世界。黑木耳也是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备受亚、欧、美洲各国市场的青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口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就是黑木耳。
中国东北地区在清末时期开始人工栽培黑木耳,五营黑木耳的人工栽培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20世纪70年代,五营黑木耳曾作为纺织工人的保健品供应全国。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枯竭,为扭转经济危困局面,五营林业产业工人开始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黑木耳。20世纪90年代后,五营黑木耳产业迅猛发展。到目前,五营地区人工袋栽木耳已达到近亿袋,年总产量达到400万千克,成为黑龙江省人均占有量最大的黑木耳栽培基地。
五营黑木耳吃法的演变
黑木耳属大型木腐真菌类,本是森林中风折、虫蛀倒木的清洁工。在人类狩猎、采山、伐木的生产实践中,黑木耳被发现、品尝,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奉为山珍。黑木耳最初只是炝拌冷食,偶尔与鸡蛋搭配做饺子的馅料,后因其菜色逐渐衍生出一道东北人家办白事必上的一道菜品——黑白菜,也就是黑木耳炒白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也大大加快,南方一些黑木耳吃法也随之流入北方,如煲菌汤;日本鲜木耳蘸辣根的吃法也风靡开来。近几年,黑木耳的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又出现各种以黑木耳为食材的特色小炒。在五营,黑木耳作为一种特产,成为最常见的食材。黑木耳吃法的演变,也见证了中国时代的变化,文化的交融。
文化积淀
黑木耳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真菌,又名“树鸡”“云耳”“耳子”等,是生长在柞木上的一种食用真菌,因其颜色淡褐、形似人耳而得名。唐宋时期,有很多赞美黑木耳的诗词名篇。
韩愈在《答道士寄树鸡》中写到:“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苏轼在《和陶诗·和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中写到:“黄崧养土羔,老楮生树鸡。”
品牌建设
五营位于小兴安岭南麓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5%,生态环境仍处于原始状态,是世界上少有的一片天然净土。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丰林县委、区政府提出了主攻原生态的黑木耳产业发展方向,在林下模拟原生态环境进行黑木耳种植。2007年8月12日,黑龙江省伊春原生态食用菌发展论坛暨首届山特产品交易会隆重举行,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伊春市中国原生态食用菌基地牌匾。国内知名食用菌行业的专家,马达加斯加、法国、意大利、伊朗、澳大利亚、科威特等国家的商务参赞、商会理事以及国内多家食用菌行业的经销商近百人参观考察了五营林业局丽丰经营所的原生态黑木耳基地。通过组织黑木耳主题经贸活动、举办全国性论坛,五营黑木耳原生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不断提高。
自2008年末以来,五营先后开展了两轮分别为期3年的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行动,并收到明显成效。2008—2011年,重点推广了小孔打眼栽培等实用技术,提质增效。2012年以来,重点推广工厂化制菌、立体化棚室栽培等生产方式,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一是抓好示范场(所)建设。确定丽丰经营所、杨树河林场为黑木耳种植示范单位,全力抓好菌种购进、培育、装袋、灭菌、接菌、养菌和摆放及林间管理等环节。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参观学习。区农委多次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赴省内牡丹江东宁和吉林省黄松甸等地学习小孔密植法、微喷技术和立体栽培等实用技术和生产方式。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丰林县制定出台了《发展黑木耳经济12条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为养殖大户无偿提供闲置厂房、闲置教室作菌室。
目前,五营菌农们已经逐渐抛弃了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完成了从食用菌生产资料物资供应,到生产、加工、销售、研发各环节的社会化分工,在第一产业基地生产方面,不断推出高新技术,实现集约经营,继续引领全国;在第二产业方面,向菌种、锯末子等所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延伸,向打眼机、灌装机、环保锅炉等木耳机械生产设备的生产延伸。通过政策扶持,五营地区已培育了“丰林山特产品”“华诚”“林城”等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