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城县地处阴山南麓蛮汉山山系,地质历史条件复杂。属于集宁—张家口熔岩台地与盆地平原区,境内大部分为低而宽的岭脊套着一个构造盆地—岱海盆地。总地势为四周山岭高,中间湖盆低,海拔1234m到2300m。主要有中低山地、丘陵、陷落及凹拗盆地平原四种地貌类型。北部是阴山支脉—蛮汉山,为西南—东北走向,山势险陡;南部是阴山支脉—马头山,山势平缓而宽;西南部、东北部是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带,接蛮汉山、马头山;中部是西南—东北走向的冲击平原——岱海滩,地势平坦,平原底部是一面积较大的内陆湖——岱海。土壤绝大部分属栗钙土、草甸土,占土地面积的98.5%,结构较好,土层在150cm以上,耕层有机质含量1.28%。灰褐土是我县的一个山地垂直带主要土壤,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和南部中低山山地及丘陵地带,海拔高程山地一般在1600-2300m之间,丘陵及洪积裙地带一般在1300-1500m之间,南山缓,北山陡,切割深度一般在50-350m之间,其下界与栗钙土、栗褐土相接。
2、气候情况:凉城县地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属干旱和半湿润交错带。其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多风而干燥;夏季短促,雨水集中而湿热;春秋天气多变而剧烈。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5℃,无霜期80-125d,年平均降水量350-450mm,年蒸发量1938mm。光能资源较丰富,全年平均日照为3026.7小时。在作物生长期,平均每天太阳实际照射8.9小时,因此作物有充足的日照。全年有七个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此期间温度的变化范围6.2-20.5℃之间,是热量的集中期。气温年较差33.6℃,各月气温日较差12.1-15.5℃,平均13.7℃,四五月最大,八月最小,大陆性气候明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状况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种植出的123苹果品质优良,所以我县非常适宜123苹果等果类的生长。
地域范围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地处东经112°28′—112°30′,北纬 40°29′—40°32′之间,是内蒙古最大的123苹果种植县,被誉为“果乡”,凉城123苹果享有“草原鲜果”、“塞外圣果”、“人参仙果”等美誉。凉城县交通便利,东邻丰镇市,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交界,南与山西省左云、右玉县毗邻,北和卓资县接壤。东南距北京400公里、天津港550公里;南距大同11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100公里;北距集宁90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给凉城123苹果外销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果品远销北京、天津、山西、河北等多个省份和城市。全县共有八个乡(镇)和一个办事处,132个村委会。凉城123苹果保护地域分布在六苏木镇、岱海镇、天成乡、岱海旅游办事处4个乡镇和办事处,25个行政村范围内,保护面积2.5万亩,保护规模为年产量5.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水嫩清香,果实美观,果大,平均果重75克左右,果实呈卵圆形,果皮红黄鲜艳,果肉黄白,味酸甜香多汁,品质上等。
2、内在品质指标:凉城123苹果营养物质含量参考范围值:每100g产品含蛋白质0.21~0.32g,维生素C 6.4~8.3mg,可溶性固形物12.1~15.1%,钠 0.40~0.67mg, 钾100~125mg,磷20.3~33.5mg,钙9.0~12.3mg,镁4.50~6.20mg。
特定生产方式
凉城123苹果产地要求在东经112°28′—112°30′,北纬 40°29′—40°32′之间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与半湿润交错带,符合高原性小气候条件良好,土壤含有机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要求。栽植时间在春季果苗未萌芽前进行,一般在4月中上旬完成栽植。栽植时先把表土与腐熟基肥、研碎的黑矾等混合均匀回填入坑内到一半左右位置,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先用表土埋根部,随埋随踩随提苗,埋至根茎处踩实,嫁接口要略高于地面1厘米左右,使浇水后接茬与地面齐平。一般株行距为2.5*5—6米或3*5米,每亩45—54株。产品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过程的管理,产后贮藏、运输等环节均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