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四子王旗戈壁羊是蒙古四子部落16世纪初由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迁徙到四子王旗境内后经过了人为的本土驯化,自然育种和人工培育等过程选育出完全适应本地区环境条件,适合于本地区游牧的耐粗饲、抗寒、抗逆性强、抗病毒性强的优质肉用型羊,在本地已有三百多年的品系历史。由于四子部驻牧戍边的地区多为“高毕”(蒙古语),其意思为有小灌木丛的地方,中间杂生着多种中药材杂草以及羊草、花苜蓿、野豌豆、冷蒿、马蔺、多根葱等45科几百种植物饲草。这些草木抗旱能力极强,抗风沙、生命力顽强,是北部高原、温差较大的寒冷地区优良的牧草。由于有了“高毕”草原,由此有了“高毕”羊,至今四子王旗的牧民或周边的人们仍称这个地区的羊为“高毕”羊,亦称“戈壁羊”。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四子王旗地形从南到北由阴山山脉北缘、乌兰察布丘陵和蒙古高原三部分组成。其中:山地占4.1%,丘陵占56.1%,高原占39.8%,地形趋势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高1000—2100米,相对高差为1100米。境内中南部有东西走向的阿尔格朗图山,以此为界,把全境分割成为两个不同类型的地貌。南部属于阴山山地和山前丘陵区;北部为典型的蒙古高原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地貌区也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农业区和牧业区,四子王旗戈壁羊就生活在北部该牧业区内。
2、气候特征:四子王旗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显著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多寒潮天气,夏季短促凉爽,年平均气温在1~6℃;降水少而集中,历年平均降水量在110~350毫米之间,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较大,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10倍;温差大,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剧烈,大风日数多,无霜期短,约110天左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3084—3286小时,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69.3—75.1大卡/平方厘米。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宜戈壁羊的生存,也自然选育了四子王旗戈壁羊。
3、水文特征:旗境内地表水主要以塔布河流域为主,其它区域地表水资源贫乏且利用困难,全旗水资源总量为4.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3600万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4.24亿立方米,多在山前形成了一些小规模的灌溉农业。境内地表水多流经山前的农业经济区,灌溉山前的小片滩地,地表水流经山后,多汇入一些古湖盆。干旱年份湖水干枯,水质矿化度大于5克/升,为咸水湖,矿物质在蒙古高压下形成了碱尘,覆盖在土壤上,形成了约203.34万公顷草原化荒漠。独特的以红砂为主还有盐爪爪、珍珠等物种组成的建群种的微盐生草原化荒漠植被,也构成了饲养戈壁羊的天然草场,也就选育出了这个独特的品种,四子王旗戈壁羊。
三.地域范围
四子王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位于东经110°20′~113°00′,北纬41°10′~43°22′,是乌兰察布草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市唯一的一个牧业旗县。南北纵深132多公里,东西纵深151公里,总国土面积为25513.8平方公里,行政划分牧区为5个苏木、1个镇1个牧场,面积占整个旗国土面积的81.7%。四子王旗戈壁羊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旗牧区全部区域,该区域2014年6月末羊存栏为90万只,年产肉量1万多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四子王旗戈壁羊是天然草原自然放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形成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色和质量安全保障。
1、外在感官特征:四子王旗戈壁羊耐寒、耐粗、易牧,体格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后躯发达,肌肉丰满,四肢粗壮,头型略显狭长,鼻梁隆起鼻间略凹、眼大有神,耳大下垂,公羊多数螺旋形角,母羊多数无角或不发达的角,一般颈长适中,肋骨开张较差,背腰宽而平正,四肢略长,尾巴向上弯曲。中部无纵沟,尾端细而尖且尾向下。被毛为异质毛,毛色洁白,头颈部以黄色和黄白花色为主;腕关节和飞节以下部、脐带周围有色毛,以浅黄色为主,以黄眼圈为多。属于小脂尾型肉质优良和抗逆性很强的绵羊品种。
2、内在品质指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戈壁羊肉品质。每100g戈壁羊肉经测定:蛋白质含量高大于19%,脂肪小于10%,钙高于4.4%,铁超过1.80%,锌高于4.7%,天氨基酸总量大于18%。羊肉具有肉质细嫩、瘦肉率高、脂肪少、味美多汁、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在羊肉独具特色,被誉为“小人参”之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