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河套向日葵种植历史悠久,建国前在农村中曾经零星种植染葵,可作染料染土布,食用甚少。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染葵逐渐绝迹,被食用葵种所代替。7O年代前,河套地区的向日葵多在屋前屋后、地边地堰等零星种植。1972年,巴彦淖尔市农研所利用重盐碱地种植向日葵47亩,单产98.2公斤,同年杭锦后旗四支公社新永大队、红星公社红星二队也在重盐碱地上种植1700亩,单产75公斤,1973年,内蒙农研所在临河区狼山公社迎胜三队利用多年弃耕地种植100亩,单产65公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从1972年开始大片种植,1973-1974年,临河杭后两区县共种1.8万亩(全市2.96万亩)。1975年,全市发展到34900亩,单产51公斤,总产1785000公斤。1978年,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河套向日葵生产得到迅猛发展,由单种发展到套种。1979年专种90000亩,套种80000亩,共170000亩。1980年河套向日葵面积猛增到620000亩,其中专种307500亩,总产47737000公斤。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单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粮油草套种(小麦套葵花、葵花套草木樨)面积。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培肥了地力。到1981年,全市向日葵总面积达674800亩,其中专种面积318000亩,套种面积356800亩。1985年发展到1158000亩,套种与专种面积大体相等,平均单产1615000公斤,总产186960000公斤。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农业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大力开发河套向日葵生产,积极培育、引进、推广油葵优良品种,扩大油葵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推广,改进耕作条件,增加物质投入,使向日葵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地方品牌不断出现.“河套三道眉”、“星火花葵”,上世纪九十年代誉满全国.进入国际市场。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巴彦淖尔市种植向日葵面积2400000亩,平均亩产250公斤,其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3,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主导作用,并使我市成为国内外众多葵花加工企业的大型原料区域。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以阴山为界大体可分为三大区域:阴山以北是以荒漠半荒漠为主的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地,阴山南麓至黄河北岸为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土壤类型主要有灌淤土、盐土、风沙土、碱土、潮土和新积土。灌区的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其表土层为壤质灌淤层,土壤肥沃,耕地性良好。pH值在7.5-8.0之间,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塿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良好团粒结构,上层土宜保苗,下层土宜营养共给,非常适宜向日葵的生长发育。
2、水文情况:巴彦淖尔市水源充沛,灌溉便利。黄河流经河套平原345公里,年径流总量315亿立方米。河套灌区由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自流引水灌溉,每年引水量40-50亿立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也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灌区现已形成7级灌溉体系,各级渠道总长16800公里;有7级排水体系,各级排沟总长12670公里,灌区农田全部实现了灌排配套。阴山以北季节性流域面积31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7.3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矿物质含量丰富,无工业污染,为优质葵花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气候情况:巴彦淖尔市深居欧亚板块内陆,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3210.8-3305.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46-152千卡;年平均气温6.1-7.6℃日,平均温差13-14℃;无霜期127-135天,≥10℃的积温2876-3221℃;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平均蒸发量2200毫米。
三.地域范围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与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乌海市连,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长278千米,南北宽238千米。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地理坐标在东经105°12’至109°53’,北纬40°13’至42°28’之间。全市总面积65551平方公里。河套向日葵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巴彦淖尔市所辖的7个旗县区、40个苏木乡镇、601个嘎喳村。总生产面积133333.33公顷,年总产量44000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形感官特征:河套向日葵植株茎杆高大、粗壮、根系发达,抗倒、耐水、耐肥。籽粒大、圆滑、光亮,色泽统一、饱满性好,空壳少、产量高。
2、内在品质特性:河套向日葵籽仁,脂肪含量41.2g/100g,油酸含量6.06g/100g,亚油酸含量8.38g/100g,葵花籽仁口感纯香,香脆可口,不油腻。用其压榨出的葵花籽油,营养丰富,富含亚油酸,有健康油、延寿油之称,远远高于市面上的菜籽油、粟米油、大豆油的含量,是上等油脂。有补虚损,降血脂,降血压、保护血管弹性、抗癌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