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甘谷古称冀,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建县, 迄今有2680年,为全国县制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是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等名人先贤诞生之地,世称姜维故里。甘谷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甘谷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北方大葱的适宜栽培黄金纬度区之一。甘谷种植蔬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甘谷大葱在明未清初就有种植。据甘谷县志记载:“清初主要蔬菜有芹、韭、葱、蒜、薤、茄、白菜、菠菱、甜菠菜、萝卜(黄、自、红、青4种)、芫荽、五撮、苣荬、马齿苋、茨(慈姑)、椿头、王瓜(黄瓜)、甜瓜、西瓜、冬瓜、南瓜、葫芦。葱蒜类有12个品种:红根韭、白根韭、马莲韭、四川冬韭、汉中冬韭、甜葱、白葱、小葱、龙葱、洋葱、红蒜、白蒜。” 甘谷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就形成了一定的种植,1992年大规模种植,特选大葱、铁秆王等优良品种的引进,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形成了以新兴镇雒家村为主的大葱种植基地,大葱种植面积1.8万余亩,平均亩产5000 kg,总产量6.88万吨。因其葱白长﹑产量高﹑品味浓郁在短短几十年中成为我县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 大葱生长要求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最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7.0~7.5,甘谷大葱产区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垆土和淀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适宜耕作,呈弱碱性,pH值7.5-8,土壤肥力较高,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土壤中有机质1%左右,全氮0.052%,全磷0.147%,速效氮含量为43.34mg/kg,速效磷含量5.03mg/kg,速效钾含量117.24mg/kg,加之施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有机肥、豆粉等,极适宜大葱的生长发育。
2、水文情况 我县地域辽阔,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土壤、水、气资源污染少,年平均降雨量451mm,雨量分布由南向北递减,空气较干燥。甘谷大葱产地地处甘谷县渭河南北浅山区,土壤灌溉主要以纯净无污染的地下水浇灌为主,以自然降水为辅。
3、气候情况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5 ℃,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 ℃,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光照充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6天左右。年均降水量451mm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冬干夏湿。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对蔬菜的种植极为有利,“六月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葱发旺”,8月份大葱进入旺盛生长期,因而尤其适合大葱种植。
三.地域范围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渭河由西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甘谷境内山多川少,气候干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甘谷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交界,北与通渭县相连。甘谷大葱产地地处甘谷县新兴镇北浅山区,该区域海拔1400-1600m,为黄土梁状山地,土质为黄绵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1.5 ℃,年日照时数2131小时,无霜期196天,年降水量451mm;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良好、水质纯净无污染、区域内无工业污染,为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区。 甘谷大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涉及新兴、磐安、六峰、大像山镇、金山、八里湾、谢家湾、礼辛、安远9乡镇99村,目前,栽培面积达到1300公顷,年产量达到585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甘谷大葱植株高大,直立性强,外形粗壮挺拔,假茎较长,葱白长40—60厘米,径1—2.5厘米,葱叶色鲜绿,管叶厚韧,质地脆嫩,辣度适中,香辛浓郁,甘甜多汁,嚼之无丝,品质上佳。
2、内在品质指标 甘谷大葱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扩物质、可溶性糖等。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可溶性糖等。其中干物质80—90g/kg,维生素C 75—80mg/kg,粗纤维9—10 g/kg,粗蛋白9.2—10.5 g/kg,可溶性糖38—46g/kg,维生素B10.3—0.2mg/kg, 维生素 B2 0.13—0.27mg/kg,磷0.21—028g/kg,镁120—130mg/kg,钙430—441mg/kg,铁1.03—1.13mg/kg,锌1.95—2.04mg/kg,硫0.31—0.36g/kg。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甘谷大葱的理化指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3、安全要求 甘谷大葱产地环境按照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肥料使用按照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执行。甘谷县对大葱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农药使用达到了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标准,严禁使用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