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核桃的特点
孑遗物种,是现今核桃的始祖,是天山腹地的瑰宝,是伊犁绿洲的翡翠。野生核桃林被植物学界称为核桃“活化石”,物种资源的天然基因库,野生植物博物馆,维吾尔语称“江嘎德撒依”。成片的野生核桃林在沟内呈孤岛状分布,生长大小核桃树7000余株,沟内溪水叮咚,浓阴蔽日,凉爽宜人,不少野核桃树躯干苍劲,状若虬龙,最大的一棵“核桃王”据说已有3000年树龄,树冠遮天蔽日,身姿婆娑,虬枝苍劲,仿佛诉说着野核桃林的千年沧桑。沟内除了野生核桃外有350余种高等植物,100种陆栖脊物,50余种昆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其独特的景观,堪称世界罕见、亚洲唯一,2008年野核桃沟荣膺国家4-景区。
一.产品介绍
巩留县生物景观独特,物种珍稀度高,这里的野核桃林是多种自然条件的共同产物,是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唯一的延伸带,是中国唯一的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大陆性苔原地带,也是阻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北移的重要生态地,更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博物馆。早在1983年在巩留县东买里乡境内建立了野生核桃自然保护区,是国内仅存于伊犁河谷巩留县境内被称为“世界罕见、我国独有”的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生长在这里的野生核桃林,就是第三纪的孑遗物种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极为珍稀的种质资源树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第三纪名称的意思是“第三个衍生期”,是地质年代名称,它是新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纪,始于距今6500 万年前,大约延续6300 万年。第三纪时被子植物极度繁盛。 经过了上百年的历史,巩留核桃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巩留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巩留核桃的迅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推进了县林果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支柱产业。随着核桃品种的不断改良,品质的不断提升,得到了疆内市场、甚至国内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市场上逐步树立了一 定的品牌优势,占据核桃农产品销售的一席之地,也为巩留核桃品牌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水文情况:巩留核桃生产区域地处天山脚下,主要是依靠天山雪水灌溉,富含多种矿物质,对巩留核桃的独特品质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巩留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有大吉尔格郎河水系、小吉尔格朗河水系和南山水系组成,有大小河流41条,年径流量11.17亿立方米。核桃种植区雨量充沛,水质洁净,排灌便利,没有重工业,水质资源保持良好,是理想的农业用水,可保证巩留核桃保护区的生产灌溉用水。
(2)土壤地貌情况:巩留核桃生产区域土壤富含多种元素,属砂壤土,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2以上,质地多为中壤,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土壤中下部有明显的钙基层,pH值平均为7.6;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核桃生长。
(3)气候情况:巩留核桃保护区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湿润,草木茂盛,冬季有逆温带,终年无大风。年平均气温7.4℃,冬季最低气温一28℃,最高气温37℃,年均降水量378mm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2472.6小时,>10℃有效积温3500℃。无霜期可保证150天左右,气候生态适宜核桃生长。
三.地域范围
巩留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上段,特克斯河下游流域。巩留核桃生产区域地处在天山之脉位于巩留县东南部海拔770m -2000m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属高低山地貌类型。巩留核桃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1乡1场共7个行政村3个农牧队(东买里乡的乌图布拉克村、公尚村、莫因古则村、红光村、奥依塔木村、东买里村、坎尔森布拉克村;羊场的农一队、农二队、牧业队),地理坐标位于巩留县东南部东经82°35′—82°50′、北纬43°14′—43°38′之间;东接新源县,西连伊宁县,南连特克斯县和昭苏县,北与新源县毗邻,保护面积2667公顷,年总产量达到1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