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魔芋种植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种植规模一度达到近万亩,加工生产的精粉深受海内外市场青睐。由于岚皋魔芋种植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区域,加之对魔芋的生长特性和人工种植可能出现的病害没有认识,致使白绢病和软腐病"两病"蔓延成灾。一度时期,岚皋和全国其他十三个魔芋适生区一样,受制于基地建设这个"瓶颈",产业扩张的路子始终徘徊不前。
简介
岚皋魔芋种植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种植规模一度达到近万亩,加工生产的精粉深受海内外市场青睐。由于岚皋魔芋种植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区域,加之对魔芋的生长特性和人工种植可能出现的病害没有认识,致使白绢病和软腐病"两病"蔓延成灾。一度时期,岚皋和全国其他十三个魔芋适生区一样,受制于基地建设这个"瓶颈",产业扩张的路子始终徘徊不前。
发展历程
追溯岚皋魔芋产业发展史,曾遭遇两次低谷。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市场波动,韩国客商无法履行合同,魔芋价格低落,每公斤鲜芋收购价不到0.5元。一次是1997年前后,由于大面积遭遇病虫害,形成整体歉收的局面。但是,就是在这种艰难情况下,岚皋始终没有放弃过。每遇低谷,县委、县政府都要重申发展魔芋产业的决策意图,拿出真金白银扶持芋农推进产业发展,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低潮抓发展,高潮大受益"。正是靠这种任何时候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苦探索、找规律的精神,岚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
为了稳步推进魔芋产业建设,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岚皋魔芋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魔芋产业建设考核办法》,还分年度制定了《魔芋产业建设实施意见》。基地建设是魔芋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一"工作模式,即一村一名科级领导包抓,一村一个魔芋协会或魔芋专门合作社,一村一名技术员,一村一份定单合同,一村一套考核奖惩办法。为尽力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制约,每年筹集100万元专项资金,对乡镇魔芋技术员、村魔芋协会、县级包抓部门和产业示范大户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各方面发展魔芋产业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整合资金捆绑使用、发动社会全民融资、调动部门倾力帮扶等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魔芋标准化栽培示范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2003年至今,全县共筹措3247万元资金投入魔芋产业建设。
岚皋模式
2011年7月6日,第六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岚皋召开,以"林下魔芋"著称的岚皋经验亮相会场,受到国内专家学者和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县政府的高度肯定。这种以"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为基本内涵的发展路径,被业界誉为"岚皋模式"。此举表明岚皋魔芋已站在了全国行业发展的潮头,成为"一县一业"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成功范例。
种植面积
据统计,到2011年岚皋魔芋种植总面积已突破8万亩,县级示范园2.5万亩,产业大户1500户,预计产量可达8万吨,综合产值4亿元。芋农人均纯收入1420元,实现了由零散粗放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体系,走上了产业持续循环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岚皋林下魔芋要达到10万亩,大田商品芋达到5万亩,综合产值15个亿,芋农人均增收5000元,实现财政税收5000万元的目标,真正把岚皋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魔芋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