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麻垌荔枝种植区域地势为南、北高,逐步向中部倾斜,中部多属平原、台地和小丘陵,南北两端为中低山地。全市土壤共有八大成土母质160个土种构成。其中山地土种是红壤、赤红壤、酸性紫色土、黄红壤、红壤性土、棕色石灰土、中性紫色土、冲积土、洪积土等9类。其中酸性紫色土占39.86%,赤红壤占37.28%,红壤占18.77%,洪积土2.32%,中性紫色土占1.13%,其它占0.64%。全市适宜荔枝种植的微酸性赤红壤有7.2万公顷,土壤PH值在5.5左右,主产区多中低山地,坡度、海拔高度适合,发展荔枝生产潜力较大。
(2)水文情况:麻垌荔枝保护范围内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分郁江、浔江及黔江三大流域,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市境内主要河流45条,河道总长992.95公里,集水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市地表水总量38.533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0.7331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8.278亿立方米(不包括过境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没有人为污染,工业污染较少,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
(3)气候情况:麻垌荔枝保护范围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雨资源非常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7万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为7379.7℃,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54天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降雨量在1300―2400mm之间,平均降雨量1715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少。温度、光照、降雨等条件都十分适宜荔枝的生长。
地域范围
麻垌荔枝保护范围位于广西壮族治区东南部,海拔33.3-1313.6米。北回归线横贯市的中部,属南亚热带地区。市境地势是南、北高,中部多属平原、台地和小丘陵,南北两端为中低山地。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麻垌荔枝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麻垌镇、油麻镇、社坡镇、罗播乡、木根镇、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414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林场。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9°41′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区域生长面积1.8万公顷,产量6万吨。
形态特征
麻垌荔枝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不论是鲜果、罐头、干果均属珍贵滋补品,老少皆宜,对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特效。
生长环境
该地区具有微酸性、酸性土壤条件,特别适合荔枝生长。桂平市南部地区麻垌等乡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的主要成分多为沙页岩风化物,微酸性至酸性,适合荔枝生长,历来都是麻垌荔枝主产地。
主要价值
品种以禾荔为主,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据测定,果肉含糖分多达30%,并含蛋白质、脂肪、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为珍贵的滋补品。鲜食或制成糖水罐头,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之功能。荔枝干肉呈腊黄色,清甜,为产妇及老弱补品。
主要品种
按成熟期分品种众多,早、中、晚熟具备;特早熟的有三月红;中早熟的有黑叶荔、丁香荔、水荔、糯米糍、桂叶等;迟熟的有禾荔。
得名缘由
因荔枝产于桂平市麻垌镇而得名。
发展现状
1980年以后,麻垌荔枝发展速度加快,主产区麻垌镇丰年产量超600万公斤。现桂平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荔枝商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区内外和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1994年,广西桂平市麻垌镇被全国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荔枝之乡”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