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
灵山香鸡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中心产区为灵山县伯劳、陆屋、烟墩等镇。
生长环境
灵山县地处六万大山余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北部湾地区。北靠西江、南望北海、东邻玉林、贵港等市,西接钦州市南北两区。地势东北略高,西南部略低,地形以丘陵为主,东北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南部丘陵。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7℃,无霜期平均为348天。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红薯、玉米、花生、木薯,素有“稻米之乡”称号。为灵山香鸡的养殖提供了充实的物质条件。
北部湾地区属亚热带,地处东洋界中心,年平均温度为22℃,是禽类适宜生长之地,也是原鸡演化中心地,中国原鸡就起源于这里,故又称北部湾原鸡。在灵山县多处地点发掘出1万多年前的人类骸骨化石,另外还出土过用禽鸟骨制作的骨鱼钩、骨针等,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灵山是野生原鸡的驯养的起源地之一。在灵山县部分乡镇的山区、丘陵,如今仍发现有野生原鸡,经鉴定为中国原始鸡种三个亚种之一的灵山亚种。灵山县民众素有养鸡的习俗,20世纪60年代以前灵山香鸡是灵山县内唯一鸡种。
生理特征
灵山香鸡特征为一麻、两细、三短。一麻是指灵山香鸡母鸡体羽以麻羽即棕黄麻羽为主,两细是指头细,胫特细。三短是指颈短、体躯短、脚短(矮)。灵山香鸡体躯短,浑圆,大小适中,结构匀称,被毛紧凑,其中短羽型鸡尤为突出。头小,清秀,单冠(选育前有玫瑰冠)直立,颜色红润,公的高大,母的稍小,冠齿5至7个。肉垂耳叶红色,过去个别鸡或有髻子,或有胡须,或有白耳、蓝耳。虹彩橘红,喙尖、小,微弯曲,前部色黄,基部大多数呈粟色。胫纤细、瘦小,横截面稍呈三角形,表面光滑,磷片小,色黄,少量玻璃色或青灰色,爪细长、甲尖利。胫侧红,斑细小、鲜明,选育前个别鸡胫长毛。皮肤浅黄色为主,个别灰白或灰黑色。皮薄,脂少,毛孔小,表面光滑。
灵山香鸡根据外型羽色特点目前共有丰羽型和短羽型两个品系。公鸡颈羽棕红或金黄色,体羽以棕红、赤红(深红)为主,少量棕黄或红褐色。翼羽比体羽颜色稍深,近似赤红。公、母鸡主翼羽、副翼羽颜色相似,其中主翼羽以黄边黑羽为主,少数全黑。副翼羽一半棕黄一半黑。主、副翼羽常见有黑斑,墨绿色。腹羽棕黄,少部分红褐色,31%含麻黑斑。5%公鸡除颈羽、鞍羽、蓑羽、翼羽外,全身通黑。主尾羽和摇羽呈墨绿色。母鸡羽色类型丰富,选育前有棕麻、黄麻、黑、褐、棕,黄(含略带麻斑)、灰、红、花白等颜色。选育后的母鸡群体基本以棕麻、黄麻(斑点小)为主,两者分别占49%、26%。其斑点小,形似鱼鳞状,并集中在背、鞍羽上,翼羽有少量分布。颈羽基部多数带小点黑斑,形如芝麻。胸、腹羽大部分棕黄,尾羽黑色。还有25%的灰、棕黄、黑、褐等色。
生长周期
10月龄成年灵山香鸡公鸡平均体重4斤2两左右,母鸡3斤7两左右。灵山香鸡作为肉用型鸡种,其上市最佳的时机为:项鸡120日龄,阉鸡180日龄,此时肉质结实幼嫩,味鲜美而香浓。灵山香鸡性成熟早,2周龄的公鸡仔曾出现有踮脚、张翅、扬脖子开啼的姿势,3周龄左右开啼,80日龄左右性成熟,5月龄左右体成熟,此时体重4斤左右。公鸡一般70日龄左右阉割育肥。母鸡平均130日龄体成熟开产,体重3斤左右,66周龄平均产蛋量120至130个。蛋壳浅褐色,平均蛋重42克左右。少数鸡有啄羽现象,性成熟时公鸡啄羽现象较为严重。母鸡就巢性强,每年就巢四至五次,每产完一窝蛋(15至20个)就开始就巢,时间六至十日,长者一个月。
饲养特点
灵山香鸡野性强、善飞、鸡群常飞上高树上休息,不愿进栏舍,易惊群。灵山香鸡在农村饲养以放牧为主,主要以当地农作物以及农副产品为食,如稻谷、米糠、玉米、木薯、果实仔类等,通常米糠拌剩米饭。其对灵山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强,抗病力强,自然放牧繁殖性能略低,生长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