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神池黑豆产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种植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黑豆为神池县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且每年保持在10万斤左右。据《神池县志》记载,神池黑豆种植面积1975年为28830亩、1980年为16282亩、1985年为50675亩,现在每年保持在5万亩以上。神池豆腐远近闻名,豆香十足、久烩不烂,是每日神池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神池黑豆便是主要原料,当地有句俗话说“神池人不可一日无豆”之说;神池黑豆的又一妙用是酿造老黑酱,几乎家家自酿;还有黑豆豆芽,新人结婚时要将黑豆豆芽撒在婚车上和新娘包袱里,寓意着生根发芽、繁衍生息;神池人还有在冬至炒黑豆“咬杂病”之风俗。2003年神池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优质小杂粮重点县。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貌和土壤情况:神池县地处黄土丘陵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在1500米(海拔范围1200—2500米),洪涛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关涔山脉纵立南沿,两大山脉形成中部小块缓坡平地,全县总的地貌特点是平川少,山地丘陵多(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8%),地形地貌复杂。全县可耕地面积84.69万亩,人均耕地近10亩,全县耕地土壤类型分为四个土类(棕壤、栗褐土、风砂土、潮土),主要土类为栗褐土,占总面积的98.08%,分布于海拔1600—2000米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棕壤占总面积的0.3%,主要分布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地上部,风砂土占总面积的1.23%,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川局部地区,潮土占总面积的0.39%,主要分布在县川河源头和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涧交接洼地。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神池土壤总的特点是“缺磷少氮钾有余”,全县耕地养份状况是有机质6.6-8.5g/kg、全氮0.4-0.5g/kg、有效磷3-5mg/kg、速效钾100mg/kg以上,属三级以上耕地,非常适宜黑豆生长。
2.水文情况:全县有四条大的季节性河流,朱家川河全长60公里,由本县西部贺职乡出境,经五寨、保德入黄河,流域面积163万亩;县川河全长35公里,由本县西北长畛乡出境,经偏关、保德入黄河,流域面积95万亩;野猪口河全长19公里,由本乡石湖村出境,经朔州入桑干河;涧口河在境内东部,全长5公里,由龙泉镇大沟儿涧出境,经宁武县入恢河,最后流入桑干河,流域面积10万亩。四条季节性河流,径流多集中在雨季,7、8、9三个月的洪水流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70%,各河流总洪水量大1.15米3/秒,因为是季节性河流,所以夏季出现洪水高峰,河床洪水涛涛,当地农民形象地概括为“有雨山洪发,雨过河床干”。神池县水资源十分贫乏,全县地下水静储量为6.16亿吨,动储量为5.9万吨/昼夜,埋深在100米左右,且分布不均,多集中于朱家川河和县川河两河流域,适合黑豆生长。
3.气候情况:神池县属大陆季风气候,干旱、高寒、温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4.7℃,平均无霜期114天,平均降雨量487.7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21.1毫米,全年光照时数为2816.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4.03千卡/厘米,≥10℃的总积温为2300-2600℃,气候以风大、低温、降水变率大,春旱年份多,无霜期短为主要特点,总之气候凉爽、降雨集中、西北风长年不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条件正好符合黑豆的生产发育。
三.地域范围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管涔山西北麓,东与朔州市接壤,西与五寨县毗连,南距管涔隔宁武,北负洪涛界偏关县、平鲁区。地理坐标:东经111°42′—112°18′,北纬38°56′—39°24′,县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神池黑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境内的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东湖乡、太平庄乡、虎北乡、贺职乡、烈堡乡、长畛乡、大严备乡等10个乡镇241个行政村。近几年黑豆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300公顷以上,年总产8000-1000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品质:神池黑豆籽实大而饱满,呈卵圆形或近于球形,色泽乌黑发亮,子叶呈黄绿色。
2.内在品质:神池黑豆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8-42g/100g,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含量为4-5g/100g、亚麻酸含量为0.8-1.0g/100g;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可达2-3g/100g;每100g黑豆粉中含大豆异黄酮79.5-83.2mg、维生素E20.1-25.9mg、钙158-187mg、磷548-598mg,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B2、C、烟酸和丰富的锌、铜、镁、钼、硒、氟等微量元素;黑豆皮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
3.质量安全规定: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2]8号中关于大豆的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大豆 NY 5310-2005》,以及《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特定生产方式
1.加强抗旱耕作,保好墒情黑豆需要精细整地,保持土壤疏松平整。在我县各黑豆产区可以采取秋深耕,冬镇压,春季顶凌粑磨,播后根据晌情进行碾压等蓄水保墒办法。
2.播前施足底肥,精选种子旱地黑豆必须重施底肥,杜绝白茬下种,做到轻氮重磷补钾。每亩施优质农肥2000公斤、复合肥10-15公斤做底肥;在现蕾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以满足黑豆对养分的需求。方法上采用集中沟施。丘陵地区随同犁种一次施入,缓坡地区在春季浅耕时施在犁沟内,随后及时耙耱镇压。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优种。这里所说的优种,是指经过保纯防杂的优良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虫害,减轻品种的退化,一般2—3年应更换一次。在我县适宜种植的品种有农家大粒黑豆,羊眼睛黑豆等。
3.拌种早播,保证质量黑豆拌种用55%的甲拌磷200毫升加水3-4斤,倒在80斤-100斤黑豆种子上,进行拌种,要轻伴,防止脱皮,拌好后放在阴凉处晾干,避免太阳暴晒,晾干后装袋备用。黑豆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解冻后的返浆水,提高出苗率;早播还可以闯过最末一次晚霜危害;早播可延长苗子生长时间,使营养体生长好,为后期开花结果创造良好条件。一般我县在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耧播或机播,播深以1.5-2寸左右为宜。
4.因地制宜,合理密植要按照地力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一般下等地播量5—7斤,亩保苗1—1.2万株;中等地播7—8斤,亩保苗1.2—1.5万株;上等地播8—10斤亩留苗1.5—1.8万株。
5.加强田间管理我县黑豆均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一般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地块上种植。特别是稍粘重土壤在播后遇雨时就会形成膜孔板结,要及时放苗,防止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黑豆出苗后30-50天内地表未被覆盖,此时气候干燥,杂草也正是盛发时期,黑豆此时根系生长较强,地上部分却生长缓慢,这时应抓紧时间中耕除草,锄净垄间杂草,防止杂草和幼苗争夺养分,抑制幼苗生长。
6.提高认识,防病防虫目前,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黑豆病害基本可以控制。但黑豆田的豆芫菁和金龟子仍不同程度的发生,应注意防治。每亩用20%的速灭杀丁乳油25—50ml兑水80—100公斤喷雾即可。
7.适期早收,防止返青黑豆适时早收有一定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5%,而且黑豆后期雨多时,往往发生返青现象,造成减产。因此在黑豆茎下部叶变黄,部分脱落,有75%的荚果变黄褐色,子粒多数摇动时沙沙作响时及时受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