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地环境
忻州市地处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2°17'~112°58',北38°13'~38°41',无霜期167.1天,平均地表气温14℃~12.8℃,年降水量420-470毫米。悠久的种植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以及日照、水肥等优势最适合甜糯玉米的生长,其营养、糖分的积累聚合和含量等均优于其他地区。忻州玉米是秋粮作物,喜光、喜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条件。它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高,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出苗拔节期需水增加,拔节期至抽雄期需水量大增,灌浆期及成熟期仍耗水较多,乳熟期以后需水逐渐减少,即生长发育对降水的需求是两头少中间多,4月—5月份需水少,6月—8月需水最多,9月份后又较少。忻州的降水特点正好与甜糯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水特点相吻合。忻州又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其温度和光照条件极适宜于甜糯玉米的生长发育所需气象条件,同时忻州昼夜温差大形成甜糯玉米糖份积累多,香甜软糯,品质极佳。忻州甜糯玉米集杂粮、蔬菜、水果三性为一体,倍受人们青睐。
二.品质特点
忻州甜糯玉米种类较多、品质极佳。鲜食甜糯玉米又似杂粮、又似蔬菜、又似水果,是一种独特的新型健康食品;忻州市甜糯玉米由于种植区域无霜期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因此糖分积累多,香甜软糯品质好,名列全中国前茅。另外从种类上讲不仅有甜、糯之分,速冻与真空包装之分,鲜穗和鲜粒之分,而且有黄、白、黑、紫五彩等多种,尤其是大多数企业已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在全中国享受盛誉。加工过程无任何添加剂,为“原生态食品”。
三.生产情况
忻州是中国最早引进种植糯玉米并加工的地区,全市糯玉米种植面积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的1万多亩,2005年发展到10万亩,成为山西省糯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全市加工糯玉米的企业有30多家,注册了天维尔、维宝甜、三力、穗穗甜等七八个商标,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和东南亚国家。到21世纪初,忻州甜糯玉米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到2011年,已发展有甜糯玉米加工、冷贮企业30余家,订单生产基地达10万余亩,年产量达2.5亿穗左右。产品远销中国各地,有的通过沿海进出口贸易公司销往海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培养与锻炼出一批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为了该产业健康发展,以市农业委员会牵头,联合有关加工企业及基地与各级农技部门,已专门成立了忻州市甜糯玉米合作协会,为该产业发展能够对企业与基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四.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气候情况:忻府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春温高于秋温,夏季过后秋高气爽。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77.7小时。无霜期均在167天左右。年平均地表温度14.4-12.8℃,有效积温为3050℃--3490℃。年降水量420—47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均相对湿度60%,年蒸发量1768mm。由于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糖份积累多,因此这里产的糯玉米香甜软糯,品质极佳,是产品的独特生长气候条件。
2.水质:包括水系、水源和水质情况及影响因子。忻府区境内有滹沱河、云中河、牧马河三条较大的河流,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自然地理条件等的综合影响,甚为复杂多样,从山区到平原,有一定的规律性,基岩山地有裂隙水,山麓边沿洪积物中的潜水是境内重要的地下水类型之一,盆地中的潜水及承压水,更是忻府区重要的地下水类型,也是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水质符合有机食品相应的标准要求(NY-X123-2000),水质质量合格。区域可开采的地下水总量为1.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三座水库:米家寨水库、双乳山水库和岁兴水库。前两座位于云中河的干流上,即将投入使用的岁兴水库位于牧马河的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6平方公里,库容2903万立方米,含储了丰富的水源,为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植被、灌溉农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土质、土壤地貌情况:忻府区境内地形西高东低,西南两面为山地、丘陵,东面为忻定盆地,北面金银山把盆地分割成奇村宽谷和滹沱河阶地两部分,境内平川多而山地少,平川占40.7%,山地占20%,其余39.3%为丘陵区。盆地区由黄土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组成,地形平坦,水利和土壤条件较好,全区耕地土壤类型为褐土、潮土。土壤养分有机质平均为13.61g/kg,碱解氮78.56mg/kg,有效磷15.31mg/kg,速效钾131.61mg/kg。土壤pH值7.5-8.2,呈中性或微碱性。城区东、西素有“水旱红精”之称,是山西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