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质色稍褐而透明,性软而韧,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起来清香爽口,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做饭时即使连蒸几次,仍然粒粒分明。
2、内在品质指标:晋祠大米营养价值高,富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其蛋白质8.99g/100g比普通大米7.4g/100g高1.59g/100g;磷0.15g/100g比普通大米0.11g/100g高0.04g/100g;硒0.4mg/100g比普通大米0.0223mg/100g高0.3777mg/100g;维生素B1 0.16mg/100g比普通大米0.0011mg/100g高0.1589mg/100g。
3、安全要求:晋祠大米的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太原市晋源区地方标准DB140110/T001---2007)的规定。
历史由来
在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作为晋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申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走过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后,千年名米——晋祠大米产量日减,几近绝迹。从2006年起,一群晋源人抱着复兴这个千年品牌的理想,在千亩农田试种晋祠大米,第一年便试种成功,年总产量达到100万斤以上,经农业部门检测,其品质“已恢复至30年前的标准”。
2009年6月10日,从晋祠无公害大米示范区建设研讨会上传来消息,作为晋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祠大米开始申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与此同时,区、市乃至省相关政府部门,都把晋祠大米的做大做强,列入了议事日程。
生长环境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