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自1979年引种白芦笋,是我国最早引进芦笋种植的地区之一。因为东山岛沙壤地多,尤适种植芦笋,所以在独特的环境条件下栽培管理、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产品。主要体现在:一是嫩茎雪白、粗细均匀,笋尖圆形、鳞片紧凑;二是皮层较薄,肉质细嫩,洁白不透黄;三是味道芳香,鲜美可口无异味;四是内含物含量高,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际标准。
芦笋学名石刁柏,是一种多年生的连作蔬菜,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芦笋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以及小亚细亚地区,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芦笋中含有丰富的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组蛋白和多种氨基酸,是抗疲劳、增强体力的营养滋补品,具有防癌、抗癌、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等药用价值,它的各种维生素含量都比其它蔬菜高出3—10倍,在欧洲有“蔬菜大王”的美称。鸦片战争后期,传教士把芦笋带入我国。
2012年,东山白芦笋获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实现了东山县“地标”零的突破。推动了东山白芦笋产品出口欧盟,对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东山白芦笋是利用传统生产技术在福建省东山县内种植的白芦笋鲜品,在漳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经简单加工制成的罐装产品。
福建省东山县自1979年引种芦笋,经几年的试种取得成功,实践证明阳光资源丰富、优质沙壤土居多、劳力富余的福建东山岛十分适宜芦笋生产发展。县政府确定了发展芦笋产业的决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全县芦笋生产迅速发展。至2011年全县种植面积2万亩,年总产2.5万吨。东山芦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芦笋生产发展带动了加工、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繁荣了东山农业和农村经济。芦笋成为全县农业种植业的支柱,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经济来源, 也是福建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东山县致力加快芦笋精深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改变过去单纯原料输出,强化招商引资,兴办10家芦笋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多吨,年产值一个亿,开发制罐、速冻、制茶、制干等系列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 东山白芦笋在东山独特的环境条件下栽培管理、形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产品,白芦笋嫩茎的加工品(速冻笋、罐头笋、芦笋茶等)均保留其特有的风味,尤其是制罐后笋条洁白,汤色均匀,保质期较长,均有别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独特优良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倍受青睐。2004年东山白芦笋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2010年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2012年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东山芦笋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西埔镇、铜陵镇、陈城镇、康美镇、杏陈镇、樟塘镇、前楼镇等7个乡镇,6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3°34′-23°47′,东经117°18'-117°35'。总保护面积2667公顷,现有生产面积1667公顷,年产量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