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历史
尤溪绿竹笋栽培历史悠久,1525年(明朝嘉靖三年)的《尤溪县志》物产篇记载的12种竹类中就有绿竹记载(田赋卷之三四十一页“竹”),1637年(明朝崇祯九年)的尤溪县志(卷四)的“竹之属”同样清楚地记录着“绿竹”。说明尤溪绿竹笋栽培有相当的历史。
相传唐开元年间,尤溪县衙前的溪边有一排竹,郁郁葱葱,知县常在竹下吟诗散步一夏日晚,忽见一鹿窜入竹丛,不见复出,便将此竹名“鹿竹”,竹一年常绿,方言“鹿”与“绿”同音,绿竹故此得名。同时“绿竹”因“鹿”而神,倍受尤溪人民喜爱。有诗为证:溪畔竹影斜,明月照我前,有鹿入丛中,方知此竹神。
生产情况
2010年,尤溪县有绿竹林面积6.5万亩,出产绿笋3.9万吨,绿竹材3万吨,有3家专业生产绿笋食品企业,5家专业加工绿竹材的企业,整个产业产值达1.2亿元。2004年5月,在该县工商局指导下,尤溪县竹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 “尤溪绿笋”商标注册。2008年2月,获得“尤溪绿笋”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现在“尤溪绿笋”已经成为业内家喻户晓的商标品牌,为尤溪绿竹产业的发展装上了腾飞的翅膀。
规范生产方面,尤溪严格实施《“尤溪绿笋”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一是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商户进行教育,对情节严重的2家商户终止商标授权。二是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了《尤溪绿笋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尤溪绿笋水煮笋罐头技术标准》和《尤溪绿笋干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从尤溪绿竹种苗到竹笋丰产培育到采笋到加工都给与具体规定,以质量保品牌,以品牌促质量,让二者共同促进,相得益彰。三是完善技术指导体系。对以往“县—乡—村”的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创新,采取新的“县示范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两种模式结合进行。该县林业局和福建农林大竹类研究所合作,建立 “尤溪县绿竹科技示范基地”。并以“尤溪县绿竹科技示范基地”和“尤溪县丰业农产有限公司有机绿笋基地”为技术依托,直接辐射推广到农户。四是促进“尤溪绿笋” 商标品牌健康成长。组建了“尤溪县益民绿竹专业合作社”和“尤溪县永恒绿竹专业合作社”,统一授权使用“尤溪绿笋”地理标志商标,统一质量标准和价格,全县约80%的绿笋都由这两家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既防止了价格混乱又保障了农户的利益。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绿竹。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地、溪河两岸等山地红壤或沙壤,土壤pH值5.0至7.0,有机质含量≥2.0%,土层厚度≥50cm。
(三)栽培管理。
1、育苗:
(1)扦插苗:春季作苗床,选取1至2年的主枝、副主枝,扦插育苗。
(2)移蔸苗:选择1年生新竹为移蔸苗。
2、种植:在2至3月基芽萌动前,选择阴雨天气种植。栽植密度为每公顷625至833株(丛)。
3、竹林管理:
(1)幼林管理:分别在5月、8月份进行两次除草培土、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约3000 kg至5000kg。
(2)成林管理:
①抚育、施肥:一年抚育、施肥3次,施肥后覆土培高。以腐熟优质有机肥为主,每公顷约12000kg至15000kg。
②母竹留蓄:每丛竹每年在8至9月留选2至4株母竹。
③老竹采伐:春季采伐3年生以上老竹和过密竹,并挖去老竹篼。
4、采笋:在笋尖即将或稍露出土面1cm至2cm时,用专用铲状刀具采笋。割笋时,要保留余篼2个以上笋目,割笋后及时把表土复回原处。
5、原味绿竹笋加工技术:
(1)原料处理:绿竹笋采割后,应于 2小时内用流动清水清洗并置于水温8℃至15℃冷水池中保鲜,在当天内加工。
(2)杀青:将原料笋投入杀青锅沸水中杀青,沸腾后煮25至45分钟,杀青后用冷水迅速冷却、漂洗。
(3)修整:
①带壳绿竹笋:修去粗老部分,保持切口平整。
②去壳绿竹笋:剥去笋壳、笋衣,修去粗老部分,要求切口平整。
(4)杀菌:产品包装进行抽真空封口。将包装好的产品置于杀菌锅中,杀菌温度控制在110℃至121℃,杀菌时间25至40分钟,反压冷却到常温出锅。
(5)贮存:宜3℃至10℃冷藏保存,保质期12个月。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笋体肥大、饱满,壳薄肉厚,笋肉洁白、粗纤维少,口感细腻嫩脆,清甜鲜美、风味独特;外形呈马蹄状,笋箨呈淡黄色(笋尖部分呈淡紫色至墨绿色),有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