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洪泽湖大闸蟹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湖底多为浅淤,富含腐殖质,湖底沉积物主要是水生生物残骸,底泥含有沉积较多的蚬子贝壳,底质颗粒分析以淤泥为主,淤深20厘米以内,适宜大闸蟹营底栖生活。
2、水文情况: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过水性湖泊,湖底高程在10米~11米之间,水位稍有升降,湖泊的面积和容积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当水位12.5米时,面积2069平方公里,容积31.27亿立方米,年均出湖水量328亿立方米,是湖容的近11倍,湖水平均1个多月即交换一次。大闸蟹生长的适宜水温在12~28℃之间,洪泽湖大闸蟹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多年平均水温为15.6℃,月最高水温出现在8月份,为28.3℃,平均水深1.5米,水流较缓,适宜的水温和微流水环境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生长条件。
3、河流水系:洪泽湖湖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入湖河流主要在湖西部,有淮河、怀洪新河、濉河、汴河和徐洪河等,汇水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洪泽湖年平均300多亿立方米的来水,其中淮河流入量占流入总量的70%以上,大量来水为洪泽湖大闸蟹带来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淮河入江水道为洪泽湖的主要泄洪道,湖水60%~70%由三河闸下泄,经入江水道流入长江。另有淮沭新河和苏北灌溉总渠,分别经由二河闸和高良涧进水闸承泄湖水。淮河入海水道,以备特大水灾年承泄淮河洪水。大堤上还有周桥、洪金、堆头等灌溉涵洞。
4、水质与生态情况:大闸蟹喜欢水质清新、水草丰茂的生长环境。洪泽湖大闸蟹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湖水清澈,没有污染,溶解氧常年保持在8.67~11.47毫克/升之间,PH值常年保持在7.2~7.9之间。生物资源丰富,底栖动物有76种,浮游动植物种类多、数量大,浮游植物共有7门106种,浮游动物共有63属、91种;水草覆盖率40%左右。丰富的水生植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的幼体、以及大量的螺、蚬、小杂鱼等,为洪泽湖大闸蟹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优良的水质条件,丰富的饵料造就了洪泽湖大闸蟹独特的品质特征。
5、气候条件:洪泽湖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3℃,具有冬寒、夏热、春温、秋暖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日照充足,日照平均2296.7小时,年平均日照率52%,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25.5毫米,适宜的气候为洪泽湖大闸蟹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二.地域范围
洪泽湖大闸蟹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洪泽湖大闸蟹产区分布范围: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龙集镇、宿城区中扬镇、泗阳县卢集镇、高渡镇、裴圩镇,淮安市淮阴区韩桥乡、赵集镇、洪泽县西顺河镇、盱眙县管镇镇、鲍集镇、官滩镇等12个乡镇向洪泽湖湖心延伸1-5㎞水域,包括圣山湖、古山河入湖口以东及向南延伸至高渡咀、高渡咀向南至张福河、老濉河入湖口以东至勒东洼以及管鲍水域。分布范围位于东经118°14′59″-118°52′3″,北纬33°4′23″-33°38′8″之间。面积14800公顷。
三.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洪泽湖大闸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爪长、体壮的特征,即背甲多呈青灰色,有光泽;头胸甲疣状突起明显、“H”字型花纹清晰;腹甲乳白色,透射微红;步足上绒毛多呈明亮的黄色;第二步足趾节长度是末端第二节的1.2—1.25倍。蒸熟后蟹黄鲜美,肉质嫩滑,回味甘甜;气味腥香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洪泽湖大闸蟹”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粗蛋白含量为11.38~13.3%,粗脂肪含量为0.61~0.81%。洪泽湖大闸蟹的雄蟹性腺指数为3.13~3.30%,雌蟹性腺指数为2.97~2.98%;雄蟹得肉率为35.16~35.68%,雌蟹得肉率为34.01~34.06%。洪泽湖大闸蟹硒含量丰富,蟹肉中硒含量为184.5~263.75µg/kg。洪泽湖大闸蟹肉质中蛋白质氨基酸种类多、含量高,天门冬氨酸0.72~0.95g/100g,甘氨酸0.40~0.49g/100g,酪氨酸0.23~0.27g/100g,17种蛋白质氨基酸总量7.34~9.23g/100g。
四.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洪泽湖大闸蟹养殖网围水域选择在水草较多,湖底平坦,底部淤泥深度在10~20厘米的区域;水质符合NY536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水质清澈,无异色、异臭和异味,溶解氧常年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保持鲜、活、嫩、爽。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选用长江天然河蟹苗种或省级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场利用长江水系河蟹作亲本人工繁殖的蟹苗。蟹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寄生虫。幼蟹要求按照无公害方法培育;背甲淡绿或黄绿色,腹部银白色;体质健壮,无损伤,爬行敏捷;甲壳光滑,无附着物,规格通常为120~160只/公斤。
3、生产过程管理:塘口环境和养殖用水符合NY536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大闸蟹苗种培育和养殖严格按照《洪泽湖大闸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和调节水质、底质。模拟大闸蟹自然生存生长环境,采用多品种水草混合种植与养护技术,如立体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和金鱼藻等多种水草,生产前期覆盖率40%,中后期60%~70%。选用鲜活螺、蚬、小杂鱼及专用配合饲料,春季亩投放活螺蛳250~300公斤,配合饲料质量符合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规定,渔用药物使用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协会定期对养殖户开展大闸蟹养殖、质量控制技术培训和监督检查,不断提升大闸蟹养殖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4、生产记录要求:全程记录生产过程,包括环境状况、种苗放养、水质管理、投入品使用、巡塘管理、疫病预防、产品捕捞、分级、包装、运输、销售和暂养等情况,以备日后查询。
5、产后处理:捕捞最佳季节为10月~11月,捕捞方法有地笼捕捞、徒手捕捞、带水捕捞、灯光诱捕等。捕获的河蟹按产品标准进行分级,做到“四分开”,大小分开、强弱分开、健残分开、肥瘦分开。暂养待其鳃部污物排净,肠道粪便排空后包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