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
中国已有近5000多年的吃蟹历史。在长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对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的发掘时发现,在我们的先民食用的废弃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壳。这表明中国人吃蟹的历史十分悠久,而西欧、北美的一些国家至今还不敢吃河蟹。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人们发现,在中国三个地区生长的河蟹品质最好,即中国有三大名蟹: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蟹;河北白洋淀河蟹——胜芳蟹;江苏阳澄湖河蟹——阳澄湖大闸蟹名字的来源。
历史上,古丹阳大泽包括: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边地区一大片低洼湿地,面积近300万亩(15亩=1公顷,下同)。这块湿地横跨苏南和皖南,呈三角形号称河蟹“金三角”。在这三大名蟹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古丹阳大泽的“花津蟹”。
吃大闸蟹是一种季节性的享受,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饕客们怎可错过这个大快朵颐的好时机,这不吃大闸蟹的季节又到了!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有关大闸蟹的饮食文化又成为了大家的话题。
名称来源
包笑天曾对这个名称写过一篇《大闸蟹史考》,说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这个"闸"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谓"炸蟹"。这样的解释,尚不能尽意。他"有一日,在吴讷士家作蟹宴(讷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张惟一先生,家近阳澄湖畔,始悉其原委。"
吴讷士是苏州草桥中学的创始人,父亲吴大征晚清时官至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当过刘坤一的副帅,一门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张惟一就是方还,与王颂文同为吴讷士的好友,吴家的常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为吴士讷所购得,又为方还和王颂文在吴家发现,并慨然接受相赠迎回昆山。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为书林中的一段佳话。事有凑巧吴家设蟹宴,方还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关“大闸蟹”名称的解释:“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竹闸就是竹簖,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又因产自阳澄湖,故名阳澄湖大闸蟹。
产地概况
阳澄湖湖面开阔,是阳澄湖大闸蟹生长的理想之地。风光旖旎的阳澄湖畔,地形分为两个半岛:主岛和莲花岛。阳澄湖分为东湖、中湖、西湖三个湖畔。阳澄湖三宝为大闸蟹、河虾、桂鱼。阳澄湖面积120平方公里,约18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之一。其中只有中湖才能养殖大闸蟹,中湖水质清纯、水深底硬、水草丰茂、气候宜人,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环境。
阳澄湖畔,东依上海,西临苏州,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皆傍区而过,与上海虹桥机场相距仅半小时车程。她拥有岸线9.67公里,岸线蜿蜒曲折,富有诗意。阳澄湖总水面18万亩,太湖下游湖群之一,系古太湖的残留。一作阳城湖。“清水大闸蟹”著名产地。位于江苏省南部,苏州市东北境内。南北长17千米,东西最大宽度8千米,面积117平方千米,蓄水量3.7亿立方米。湖中纵列沙埂2条,将阳澄湖分为东、中、西3湖。东湖最大,水深1.7-2.5米;中湖和西湖,水深1.5米-3.0米。西纳元和塘来水,东出戚浦塘、杨林塘和济河注入长江,南出娄江与吴淞江、澄湖、淀泖湖群等相通。
阳澄湖除盛产螃蟹外,湖区尚产其他淡水鱼贝类。秋风起是吃蟹日子当你感到有薄薄的秋风刮起(约农历九月左右),那时的大闸蟹就会很肥美了,一直至年尾都会有蟹买,当然是农历九月及十月时吃最好,有“九雌十雄”之说法。
199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2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2001年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规划用地面积约36.15平方公里,规划设置湖滨观光带、水上运动区、水上风情园、生态湿地、八卦水城、休闲度假、疗养别墅区、软件园、闲暇鱼业区、现代农业种植园、观光农业园、水产交易区、古镇游览区和综合服务区等14个功能区。北湖滨有新石器时代草鞋山古文化遗址。
大闸蟹形态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肉质肥嫩鲜美,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都会索然无味。就在离开阳澄湖数公里的雉城湖,湖蟹产量亦多,但受海潮影响,肚不白,毛微黑,肉质远不如阳澄湖蟹好吃。同一境域的湖蟹,尚且不能相比,其它地区的螃蟹,更是大为逊色了。
外观形态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强壮厚实,煮后呈亮橘红色,口味鲜甜。个体在2。5两以上的母蟹、3.5两以上的公蟹通常用水煮、清蒸的方法,个体较小的则以面拖、酒呛或者是翻炒为佳。因螃蟹性寒,煮时、食用时多加姜片解寒,还需以菊擦手解腥。所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讲究的食客还有专门的吃蟹工具:剪刀、夹、刺、榔头等,俗称蟹八件。精敲细剥,其味无穷。
外观特点
阳澄湖大闸蟹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阳澄湖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阳澄湖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产地环境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自古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由于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生活在江、河、湖底的泥沟里,喜欢吃小动物的尸体,肠道内还有大量细菌,加上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比猪肉、鱼肉高好几倍),死后蛋白质会迅速分解,细菌大量繁殖,极易变坏,因此不要吃死蟹,也不要吃没有经过彻底煮熟的蟹。吃蟹时,用姜醋作调味料,既可帮助消化,也有助于杀菌。蒸蟹放一些紫苏叶,紫苏性味辛温,能解除鱼蟹毒。吃蟹配酒,其实可以借酒浇菌,解蟹的寒气。吃蟹后如感到肠胃不适,可用姜片煮水,趁热饮用,有暖胃功效。古医书记载:“凡柿同蟹食,令人腹作蟹泻。”原来蟹含丰富的蛋白质,而柿子的鞣酸很多,两者同吃会凝固成硬化。此外,蟹和柿都属寒凉之物,同时进食过量容易引致不适。使人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胃柿团症”。
大闸蟹的煮经和掰技饲养大闸蟹的水质十分讲究,过去广东一直从洪泽湖进大闸蟹,每年六、七月先付钱,深秋再隔天运到广东。后来因洪泽湖水污染严重,才转移到了阳澄湖,但数量不多。大闸蟹有九雌十雄之目,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只要合节令,辨雌雄,受骗就不会太深。大闸蟹一定要煮(在吴语中“闸”与“煮”又同音),用此来保证蟹的水分,不是一般的隔水蒸,折蟹粉的大闸蟹必须用冷水煮,否则蟹被烫而挣扎,八脚必先落,蟹黄必定流失。原只大闸蟹必须捆扎好放入开水中煮(楼面惯称“原只蒸”实属外行话),当然,最好在开水中放少许姜葱、紫苏和老酒。煮熟的大闸蟹掰开蟹盖不蘸醋,用舌尖轻触蟹肉,略觉甜味,即是好蟹。吃大闸蟹比吃蛇碌更讲究吃相和吃技,最经典的吃法当然还数“吃完一只蟹仍然是一只蟹”。先吃蟹盖,然后将蟹掰开。顺着丝缕吃蟹肉,将蟹肚部分的壳全部扔进蟹盖。蟹脚、蟹钳最难吃,必须吃完后分两边按次排好,最后将蟹“肚脐”盖在蟹盖上翻身放在蟹脚中间———于是又是一只完完整整的大闸蟹。古人是怕蟹的外形而不敢吃蟹的。蟹是一种甲壳类动物,从幼苗成长为成年蟹,大概要经过十几次的脱壳,于是被写作蟹(解,是解脱的意思)。同时,蟹是旁着行走的,于是也被统称为“螃蟹”。沉醉于螃蟹的鲜美,什么高蛋白,什么蟹黄毒,都无法阻挡我们对大闸蟹的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