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香薷是源于唇形科植物江香薷Mosla 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
历代本草文献将香薷、石香薷列为两药,但功效相似,均为暑病良药。自北宋时期《嘉祐本草》引唐代《四声本草》之言曰:“今新定、新安有,石上者被人名石香薷,细而辛更绝佳。”
石香薷来源为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及其变种江西香薷,其他的可视为土香薷,原因在于临床实践中发现,石香薷“功比香薷更胜”而代替了其他香薷属香薷。
至明代香薷使用的主流基本定为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及其变种江西香薷。
目前国内香薷主流商品为江香薷(石香薷在江西的一个栽培变种)、青香薷。
直立草本。
茎高9cm~40cm,纤细,自基部多分枝,或植株矮小不分枝,被白色疏柔毛。
叶线状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cm~2.8cm(~3.3cm),宽2mm~4mm(~7m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楔形,边缘具疏而不明显的浅锯齿,上面榄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被疏短柔毛及棕色凹陷腺点;叶柄长3mm~5mm,被疏短柔毛。
总状花序头状,长1cm~3cm;苞片覆瓦状排列,偶见稀疏排列,圆倒卵形,长4mm~7mm,宽3mm~5mm,先端短尾尖,全缘,两面被疏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边缘具睫毛,5脉,自基部掌状生出;花梗短,被疏短柔毛。
花萼钟形,长约3mm,宽约1.6mm,外面被白色绵毛及腺体,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齿5,钻形,长约为花萼长之2/3,果时花萼增大。
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长约5mm,略伸出于苞片,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之下方冠筒。上略被微柔毛,余部无毛。雄蕊及雌蕊内藏。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
小坚果球形,直径约1.2mm,灰褐色,具深雕纹,无毛。
花期6月~9月,果期7月~11月。
分宜位于北纬27°33'~28°08',东经114°29'~114°51',县境南为低山区,北部为丘陵,袁河横贯中部,间以平原岗地。
地势南部略高,中部较低平。
分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适宜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水量1600mm,无霜期270d。
香薷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地都可以栽培,黏土生长较差,碱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
野生于海拔1400m的草坡或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