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ese Survey Space Telescope),简称CSST,也可称为“巡天”。是中国空间站建设规划中四个大型舱段中的一个,即共轨飞行舱段“巡天”光学舱(或称光学空间望远镜、太空望远镜)。
中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2024年将计划发射。
巡天空间望远镜就好像一座在轨飞行的移动式空间天文台,可以避开大气干扰,展开前沿天文探索。
巡天望远镜的特点就是看得深、看得广、看得精。同等深度和精度基础上,它的广度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倍以上,同等条件下,哈勃望远镜能看到1颗星,空间巡天望远镜可以看到300颗星。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规划当中,“天宫”空间站主要由4个大型舱段组成,其中“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构成空间站的主干部分,第4个舱段却是一个共轨飞行舱段“巡天”光学舱(或称太空望远镜)。
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光学空间望远镜全称是载人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也可称为“巡天”,原本是梦天号实验舱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兼容问题最终被设计为与天宫空间站共轨运行的独立舱段。
“巡天”光学舱不仅将填补我国空间天文观测的空白,而且将实现接近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和超过哈勃望远镜两个数量级的视场,能快速完成大规模的多色成像和无缝光谱巡天。
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将架设一套口径2米的光学系统,并配备一系列最先进的探测器。望远镜的大小相当于一辆大客车,立起来有三层楼高,重达十几吨。
巡天空间望远镜主要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巡天光学设施,还有一个是巡天平台。巡天光学设施就是一台望远镜,它实际上有很多的子系统。
在巡天空间望远镜上,第一代仪器共包含5台观测设备,包括巡天模块、太赫兹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和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其中,占据最主要观测时间的就是巡天模块,这是一个视野极为宽阔的相机。
“巡天”光学舱装有一台2米口径的大型望远镜,巡天号观测波长范围为255~1000纳米,可覆盖从近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
“巡天”光学舱除了装有2米口径的Cook型离轴三反射光学系统,还增加了一个折转镜便于实现不同光学载荷之间的切换、调焦和精密稳像等功能。据悉,巡天号光学舱还将是中国首个使用主动光学的太空望远镜,可通过主动调整次镜的形变进一步提高望远镜成像质量。
“巡天”光学舱能实现自主飞行,因此具有很高的姿态调整精度,而且它还具备主动交会和停靠空间站的能力,可以在停靠空间站期间接受推进剂补加,并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和更新升级等工作,因此也具有更好地维护效率和费效比。
此外,“巡天”光学舱还兼具巡天和查地能力,能作为遥感卫星使用,这也是中国首创的设计理念,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
按照规划,“巡天”光学舱将与空间站共轨飞行,主要用于实施天文观测,兼顾对地观测能力。它能够提供与哈勃望远镜分辨率大致相当,但视场大300多倍的巡天观察能力,光学系统的性能在世界新一代太空望远镜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该光学舱还搭载了巡天相机、积分视场光谱仪、多通道成像仪、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太赫兹接收仪等5个有效载荷,除了具备基本的快速巡天能力外,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还为它增加了探测和研究系外行星的能力。
“巡天”光学舱最主要的任务是巡天观测,科研人员计划进行17500平方度的多色成像观测,以及与之同天区的无缝光谱观测,还将进行400平方度的多色成像深场观测和与之同天区的无缝光谱深场观测。
巡天号光学舱在未来10年的巡天观测任务中,有望凭借优秀的性能,观测分析和揭示宇宙加速膨胀的机理,甚至带来意料之外的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巡天模块的主焦面由30块探测器拼接而成,每一块都比哈勃的探测器大。其中18块探测器上设置有不同的滤光片,可以获得宇宙天体在不同波段的彩色图像;另外12块探测器则用于无缝光谱观测,平均每次曝光可以获得至少上千个天体的光谱信息。运行后,它将成为太空中像元规模最大的天文相机。
2022年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据介绍,2023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2022年5月7日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计划2023年发射中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未来它将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带来全景式宇宙高清图。
2022年7月,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