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称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该文物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该文物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
这件屏风不但在当时属于上品,在现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难得的精品。它的发现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漆画上有大片题刻题榜文字,字体秀丽遒健,用笔和结字已近楷法,是晋隶向唐楷过渡的典型,是为不可多见的北魏书法真迹。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1965到1966年,山西大同市博物馆对司马金龙墓进行了发掘。墓葬全部地下建筑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和右耳室组成。墓室南北总长17.5米,后室高5.20米,墓道全长28.1米,全部用砖5万余块,每块砖上都有阳文“琅玡王司马金龙墓寿砖”十字。根据出土墓志,司马金龙卒于太和八年(484年),钦文姬辰是太尉侍中陇西王直勤贺豆跋之女,贺豆跋即北魏大将源贺。钦文姬辰卒于延兴四年(474年)。
2002年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该文物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遍髹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
图中所示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块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块屏风画用栏界分为四层。
第一层六个人物,为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
第二层三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
第三层两个人物,为鲁师春姜及春姜女像;
第四层六个人物,为班婕妤辞成帝同乘辇故事。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帝舜事迹见《史记·五帝本纪》。
这件“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所展现的漆绘工艺十分高超。漆工以朱漆为底,黑漆勾勒线条,铅白涂脸、手,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服饰器具。漆液粘稠,本不易作画,但此屏风上彩绘笔法细腻,人物须眉衣带一丝不苟,线条勾描与顾恺之笔法相似,实为北魏绘画的杰作。
漆屏上彩绘人物故事取材于刘向所著《烈女传》等汉代文献,描绘的是帝王、忠臣、孝子、烈女,其意在以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
每幅画上均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揭示故事主旨。墨书笔画方严劲挺,结字平正宽博,具有舒展、刚健的特色,接近楷书;但有的字尚带有隶书遗风。可见漆屏上书法正处于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阶段,是留给后世难得的书法佳品。
所画内容与汉代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传统相承袭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画风与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则已见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而以漆或油彩作画比在纸、帛上作画更为不易,可见漆工技艺高超。这件屏风不但在当时属于上品,所以在现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难得的精品。与屏风同出的还有四个石雕屏趺,当初是插立屏风用的,每件边长约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极精,但内容与屏风画没有联系,均与佛教有关,说明当时北魏佛教十分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