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塔是伦敦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英国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的一个红色的轨道状建筑,为伦敦新地标,位于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毗邻可容纳8万人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它不是过山车,也不是螺旋滑梯。2012年5月11日,这个造型奇特的红色钢筋建筑正式揭幕。它的建造商是国际钢铁业巨头阿塞洛·米塔尔,因此它也叫“阿塞洛·米塔尔轨道”。这座114.5米高的塔由一些扭曲蜿蜒的“轨道”组成,比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还高22米。它将接受为期10周的调试,7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管理方预计它每年能吸引100万游客。“轨道塔”造价227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耗时18个月建成。建设的材料中的60%都来自从世界各地回收来的钢铁,主要是西欧,尤其是卢森堡。
轨道塔是一座镂空的钢材建筑,它以中轴为核心,弯曲的立体钢架围着它缠绕与盘旋,扩大着轨道塔的外延,增长着轨道塔的高度。轨道塔的造型有点像中国的长袖舞者在围绕周身舞动着衣袖,也有些像舞者脑后复杂的发髻,盘出悬空的花样。
当沿着螺旋楼梯拾阶而上时,‘轨道’也陪伴一起行进。很多塔都是对称的,但是轨道塔不是,看上去有些乱,很难用单一的形状来描述。“轨道塔”的颜色,奥林匹克公园里面多是白色的建筑和绿色的草地,因此需要其他颜色调剂一下,比如红色。
“轨道塔”后现代感十足的设计为它招致了很多批评,有人说它“犹如被炸毁的埃菲尔塔”,或者“是两座起重机灾难性地撞在一起”。
对于这些,设计师们似乎早有准备。阿尼什·卡普尔曾是英国特纳建筑奖得主。他表示,很多伟大的建筑设计最初都为人们所诟病。“雨果就曾经说埃菲尔铁塔‘丑得离谱',但是现在,人们并不这么认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寻常的东西变得寻常,人们关于美的认识也渐渐在改变,”他说。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对塔的设计大加赞赏。他说:“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里面需要一个像埃菲尔铁塔那样的标志性建筑,”“关于这个城市,关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见证。”
2009年2月,达沃斯经济论坛期间,安赛乐米塔尔首席执行官拉克希米·米塔尔与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卫生间的一次偶遇,促成了轨道塔的兴建;
2010年9月,准备工作开始;
2010年10月,打桩;
2010年11月~2011年1月,底层结构施工;
2011年1月~9月,上层结构施工;
2011年10月~12月,电梯安装;
2011年10月~2012年2月,外围护结构施工;
2011年10月~2012年2月,机械及电气工程;
2012年3月,交付奥林匹克公园遗产公司(OPLC);
2012年5月1日,OPLC将其移交给伦敦奥组委;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伦敦2012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2年8月29日~9月9日,伦敦2012残奥会;
2012年10月31日,伦敦奥组委交还给OPLC;
2013年,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对公众开放。
轨道塔由英籍印度设计师安尼什·卡普尔和塞西尔·巴尔蒙德共同设计。
1954年在孟买出生的安尼什·卡普尔是当代英国雕塑界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常常用不同的材质,如石头、钢材、玻璃等进行创作,这一次轨道塔的设计便是他在对钢材的利用中迈进的更为大胆的一步。安尼什还喜欢在作品中采用鲜艳的颜色。
塞西尔·巴尔蒙德是世界上有名的结构工程师,轨道塔设计师之一,同时还是被称为“大裤衩”的北京东三环的央视新大楼的设计师,一直专注于用创新性的结构来设计建筑。他也擅长用数学、音乐等其他领域的元素来体现几何结构中的动态美。在轨道塔上,塞西尔·巴尔蒙德的风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熟悉这两个人设计风格的人,一眼便会猜出轨道塔的创作者。
轨道塔将于奥运开幕后的第一个比赛日正式对外开放,根据管理方的规定,奥运期间希望一览奥运村和伦敦城全景的游客,无论是否持有奥运比赛门票都要买票才能进入塔内,其中,成年人票价15英镑,约合人民币150元,孩子和退休的老人票价7镑,约合人民币70元。
虽然这一定价连设计师都觉得太贵,但伦敦奥组委副主席米尔斯说,所定票价与管理方需付出的运营成本是一致的。伦敦市长约翰逊更是表示,登上轨道塔这一伦敦的新地标所花费的代价可比登上另一个地标――观景摩天轮“伦敦眼”要小得多,后者的标准票价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近29英镑,约合人民币290元。
奥组委方面还表示,奥运期间只有持奥运比赛门票或者是花10镑购买了奥林匹克公园门票的观众才能登塔参观,其余的民众如希望登上轨道塔还需等待近两年,也就是到2014年复活节(当年的4月20日)左右才能如愿,因为在此期间,政府还要对这一地区进行耗资近5亿英镑的重建,使之更加城市化。
轨道塔设计师卡普尔表示,希望届时能有一个“更加民主的定价结构”来帮助确定轨道塔的门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