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镇方火烧的特点是形如其名,整体呈方形,四角中有两角突出,形似古代的货币,寄寓了“招财进宝”的吉祥之意。
方火烧的表面手感坚硬,但入口酥脆,内里松软可口,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民众青睐。
方火烧的“伴侣”块豆腐也是其美味的关键,热浆豆腐切成半斤重的方块,蘸上秘制的蘸料,清爽可口。刚出锅的方火烧入口酥脆,内里松软可口,就一口嫩白且沾了韭花的块豆腐,更别具风味。
据了解,口镇方火烧耐储存,夏天放3到5天不变质,且因其性“干”,具有易消化、健脾胃之功效。
口镇方火烧有莱芜民间“四大名吃”之一的美称,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由赵家村朱茂敏创制,现已成为口镇乃至莱芜的标志性美食。
咸丰年间,经营农桑的朱茂敏,想在商埠集结的“口子街”(即今天的口镇)做点生意,但又一时无着落。
那年家中盖房时,村里一下子来了40多号帮忙的人,真是出人意料。
房子盖得倒是快了,可准备晚饭成了一大难题,家里人跑了几处馍馍房也没凑够这么多人要吃的馒头。
无奈之下,朱茂敏决定自己用“死面”(即没有发酵的面)烙火烧应急。
初做的“死面”圆形火烧似“打狗饼子”,这是丧葬中的一种冥食,怎么能给活人吃?随之,朱茂敏就把火烧做成椭圆状。
“死面”椭圆火烧做出来,大家一尝都说好吃,并出主意让朱茂敏加工了到街上卖。
朱茂敏认为,把火烧当生意做既要好吃也得好看,于是他参照古钱币样式,把火烧由椭圆型改成了“凸”型。
后来,为了便于在盘中搁放,他又去掉“凸”的上半部做成了四方形,名曰“朱氏方火烧”。
样的方火烧备受人们喜欢,不仅当地人爱吃,外地人也爱吃。
当年博山、周村、淄川等地到泰山进香的香客途经口镇时,每人都要买上几十个带上,既自己食用也当作敬山的供品;南来北往的客商也把它当成了主食。
一时间,“朱氏方火烧”声名远播,口镇东街、西街等村的不少农户也纷纷加工方火烧,使“朱氏方火烧”逐渐演绎成“口镇方火烧”。
民国初年,该食品已被民众认同为名吃,还编了顺口溜:“口镇火烧方下粥,跑到羊里吃芋头。”方下粥和羊里芋头可能已少有踪影,但口镇方火烧的市场却越做越大。
而今,全镇方火烧加工户已逾百家,并将方火烧配以热豆腐销售,形成了“一硬一软”的食品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