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香肠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起初只有一个品牌叫“顺香斋”,乃道光年间,历城县人苏之亭从济南经博山后迁到吐丝口,在士绅名流镇长苏子斌的支持下研制生产的。它以细腻、香醇、味美的“莱芜猪”猪肉作为原料——瘦肉70%、肥肉30%,按百斤肉十二斤半酱油、二斤半食盐、一把干肠衣配比,外加砂仁、八角、边桂、花椒、石落子、丁香等辅料,经刮肠、切肉、拌馅、灌肠、煮肠、晾晒等工序制成。莱芜香肠具有营养丰富、美味清口、餐有余香、增进食欲及蝇不叮、虫不蛀、久贮不变质的特点,有“肴上肴”的美誉。苏之亭去世后,苏若宴子承父业出任经理,20世纪30年代每天卖香肠近百斤。
清道光年间开始生产,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莱芜香肠产于莱芜市城北三十里的着名古镇——吐丝口(现为口镇),是山东名吃之一。
莱芜香肠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也就是1849年,由济南历城的肴肉商人苏志亭传入口镇,并在此扎根经营,传承至今,已有将近170年的历史。
莱芜香肠在莱芜还有一个名字叫南肠,南肠名字的由来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说香肠由济南历城人传过来的,取一个济南的南字,而另一个版本是说制作香肠所用的香料,都来自于南洋一带,所以叫南肠。无论哪种版本,没有对错,都能说明莱芜香肠的悠久历史。
传统的莱芜香肠,是由切碎的黑猪肉,加入桂皮、丁香、花椒、八角、砂仁、莳萝子等十几味中药材,灌入肠衣,经晾晒后,蒸煮而成,讲究药食同源。
莱芜香肠和外地粉色、红色的香肠不一样,它的颜色是黑的,如同黑豆、黑米、黑麦、黑枣、黑芝麻、黑木耳等食品一样,黑色是健康象征,让莱芜香肠虽逾百年却依然流行不落伍。吃过正宗莱芜香肠的人,都对其美味赞不绝口。
1、原料肉和辅料选择:选健康新鲜的精瘦肉和适量肥肉,必须除去碎骨,以腿肉和臀肉为最好。肉质要有弹性,色泽鲜红。新鲜肉因粘着力强,可提高制品的保水能力。肠衣要求无异味,拉力强,有一定长度,直径为16~18毫米。肠衣品质对香肠外观影响较大,一般用猪小肠。食盐用纯度在95%以上的精盐,要求无杂质,水分在2%以下。酱油是加工香肠的主要调味品,用量较多,对香肠风味影响较大,所以选用上等白酱油或优质特制酱油。
2、切肉:将瘦肉剔去结缔组织和碎骨后,切割成长10~12厘米、宽2.5~3厘米的肉条,用清水洗泡,排出血水后沥干。再用切肉机切成8~10毫米的肉丁。肥肉以背膘最好,切成1厘米的小方块,用35℃温水清洗,以除去浮油和杂质,捞出沥干后可加食盐腌制。
3、拌馅:将定量的瘦肉末和沥干的肥肉丁混合倒入搅拌机内,将按配方精确配制好的各种调料均匀撒在肉上,以免搅拌不匀。搅拌均匀的肉馅应迅速灌制,否则色泽要变褐色,影响制品外观。
4、灌肠:灌制前将肠衣洗净,泡在清水中,待其变软后即可使用。灌肠有手工和机械两种。肉联厂都采用空气压缩灌肠机。灌制时把握肠衣的手,松紧要适当,避免肠内肉馅过多而胀破肠衣或令香肠过于粗大。灌制后的香肠,从中部开始用手捏挤出节后拧4~5圈,每24~26厘米为一小节,向两侧由上到下对称分节。再用钢针刺孔,使肠内气体可排出。然后用清水洗净肠体表面的油腻、肠馅,使肠体保持清洁明亮,以利干燥脱水。
5、晾晒:冬夏有别,冬天直接在太阳下晾晒8天左右即可;夏天宜阴干,不可在太阳下暴晒,否则香肠可能会有异味。
6、蒸煮:蒸30分钟,或加酱油煮15分钟。
7、贮存:在10℃条件下,可保存1~3个月。应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莱芜香肠不仅是莱芜当地当之无愧的一道名吃,还先后荣获“山东省优质食品”、“第十一届亚运会选用食品”、“山东市场畅销产品”、“山东名吃”、“山东着名商标提名奖”、“山东名牌”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