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高大,一般为3-5m,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疏。叶片长13-17cm,宽5.7-7.8cm,呈椭圆形,侧脉11-13 对,叶面隆起,稍内折,叶质软,叶尖骤尖和渐尖,叶姿下垂或水平,叶色绿亮。嫩芽肥壮,一芽二叶平均重0.67g,色黄绿,茸毛特多,发芽整齐,持嫩性强。花冠较大,直径为4-5cm,花瓣7-8片。抗寒性较强,扦插成活率高。
秧塔大白茶是一名贵单株,最大的一棵茶树径围1.22米,主干直径0.28米树高5.8米,冠幅4.6米,当地现存活有100多株古茶树。
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适制普洱茶和滇绿茶。亦适制红茶。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所制的工夫红茶峰苗挺直、显毫、味浓。适宜在滇南和滇西推广。
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在当地广泛栽培。云南其他茶区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
叶片特大,宽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平,叶齿浅粗,叶尖渐尖,叶质厚软。
芽叶粗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g。花冠直径2.6~5.3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果径2.2cm,种子褐色,种径1.5cm。
特性:生长势和持嫩性均强,发芽整齐,新梢年生长6轮。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可达2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儿茶素总量15.3%、咖啡碱5.2%。
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品质优良。抗寒性弱。结实性弱。 适栽地区:云南南部和西部茶区。 栽培要点:深挖种植沟,施足基肥,育苗移栽采用双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每667平方米植3000株左右,严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预防冻害。
1、择具
盛白茶最普通的是玻璃杯,最好的则用专门的瓷杯。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对茶器有专述。陆羽尊推越窑青瓷为茶器之首选,因为青瓷温润如玉、高雅素洁,最能益茶。
2、备水
冲泡白茶选用境内黄浦江源头水是最佳选择。由于白茶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
3、烫杯
为了洁净杯具,同时除却杯中的冷气,提高杯身的温度,所以在正式投茶前先将杯具烫洗一遍。
4、置茶
冲泡白茶的茶水比例一般为1:50,最能反映茶汤品质,水过之太淡,茶过之则苦涩。
5、摇香
轻轻摇动杯中的干茶,能闻到安吉白茶清醇鲜爽的香味。
6、润茶
轻轻的在杯中注入约1/4的水,顺时针摇动,使茶叶初步吸收水分,茶叶慢慢展开。也把这道工序称做醒茶,意思是把沉睡的茶叶唤醒。
7、冲泡
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量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
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陈六九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
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