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生于海拔90-800米
地形
山谷、溪边林中、灌丛或旷野河边,常见于岩石上
产于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国外分布于越南。模式标本采自海南琼海县。
叶薄革质,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0.4-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常下延,两面无毛;侧脉9-13对;叶柄长1-5毫米,托叶膜质,长0.7-1厘米,脱落;
花单生叶腋或枝顶,芳香,径4-5厘米;
果长圆形,长1.5-2.5厘米,径1-1.3厘米,有纵棱,成熟时黄或橙红色,萼裂片宿存。
花单生于叶腋或小枝顶部,芳香,盛开时直径达4-5厘米,具长约5毫米的花梗;萼管倒圆锥形,长约1厘米,萼檐管形,顶部5-8裂,裂片狭披针形,长1-2厘米,结果时增长;花冠白色,高脚碟状,冠管长3.5-6.5厘米,宽3-4毫米,顶部5至8裂,裂片盛开时外反,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厘米,宽1-1.5厘米,顶端钝;花丝短,花药线形,伸出,长约1.5厘米;花柱长3.5-4厘米,柱头棒形,顶部膨大,长约1.2厘米,伸出。果长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1-1.3厘米,有纵棱或有时棱不明显,成熟时黄色或橙红色,顶部有增大的宿存萼裂片。花期4-8月,果期5月至翌年1月。
花期4-8月,果期5月至翌年1月。
果实和根供药用,有凉血、泻火、清热解毒的效用。植株外形多姿,花美丽,可作盆景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