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舌栀子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耐高温,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在碱性土壤中栽培时易黄化,稍耐寒,温度在-12℃以下叶片会受冻害而脱落。
常绿矮灌木,高60-80厘米,匐伏状。小枝绿色,被毛,后近无毛。叶对生,几乎无叶柄,革质,全缘,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叶片长1.6-5.4厘米,宽0.5-1.4厘米,侧脉羽状。花芳香,腋生或顶生,花萼绿色,下部连合成圆筒形。花冠白色,重瓣3-4轮,直径3.2-5.0厘米,最内轮有时可见雄蕊到花瓣的过渡类型。花部6数,花冠裂片2.0-2.4厘米,宽0.8-1.4厘米。雄蕊着生于花冠上,雌蕊1,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胚珠多数。浆果,黄红色,类圆形或椭圆形,长3.4-4.0厘米,直径1.0-1.6厘米,表面有许多疣状突起。外种皮为1列大型石细胞,近方形、长方形、外壁及侧壁增厚特甚。胞腔内含棕红色物质及黄色色素,内种皮为颓废压扁的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油滴及糊粉粒。中央为2枚扁平的子叶,子叶细胞胞腔内含众多的糊粉粒和脂肪油滴。花期6-7期,果期8-11月。
土壤: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培。大田栽培应分厢,以利排水与除草,一般以1.0-1.2m为宜,若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应适期浇灌矾肥水或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
移植:用扦插苗移植,要保证植株的根系充分舒展,宜选阴天或晴天早晚进行,种植密度为10厘米×10厘米左右,栽90-105万株/公顷,栽后及时浇透水。
肥水管理:⑴施肥。雀舌栀子不是十分喜肥的花卉,土壤贫瘠也会生长旺盛,但在苗圃生产应在生长期内给予合理施肥。每隔10天施1次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在施肥前1天应停止浇水,施肥的当天同时浇1次透水。10月中旬后停止施肥。⑵浇水。雀舌栀子喜大水,有人叫它“水栀子”。夏季入伏后天气炎热,要适量浇水。夏季以软水浇灌为宜,因硬水中含钙、镁盐类较多,这对雀舌栀子的生长十分不利,轻则枝叶变黄,重则很快死去。为了克服土壤和水质的碱性,在生长季节里每周浇1次矾肥水,使雀舌栀子保持枝叶浓绿。
雀舌栀子繁殖有播种、扦插、压条繁殖3种,苗圃生产常以扦插为主。扦插繁殖极易成活,中国南方地区可在3-10月,北方地区可在5-6月间扦插,以春季扦插成活率最高。可扦插在花盆中或露天苗床上,应选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河沙,扦插时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一至二年生的枝条,截成5-10厘米左右的插条,每段要有3个以上的节点,于插条下部1/3处剪去叶片,上部可保留2-4片叶,以进行同化作用,促使插条生根。为了减少蒸发,利于成活,可将保留的每张叶片剪去一半,然后将下端剪口放入500毫克/千克生根粉溶液中快速浸渍15s,取出稍晾干药液后随即扦插。插前在整理好的苗床上用小木棍打孔,再将插条的1/3插入孔内,用周围土壤压紧。插后用喷壶浇足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不宜过于潮湿。为防止阳光直射,可搭棚架,用遮阳网遮阳。插条约1个月后可以生根,成活后每隔15天可施10%淡薄腐熟人粪尿或饼肥水。约3个月后,选择阴天出圃定植。也可用水插法进行繁殖,成活率接近100%,多于4-7月进行,剪下插穗仅保留顶端的2个叶片和顶芽,插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要经常换水,以免切口腐烂,3周后即开始生根。
雀舌栀子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黄化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
缺肥:这种黄化病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蔓延。
缺氮:单纯叶黄,新叶小而脆。
缺钾:老叶由绿色变成褐色。
缺磷:老叶呈紫红或暗红色。对以上诸种情况,可追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
雀舌栀子在夏季高温及通风不良时偶会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危害,可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介壳虫,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有良好的效果。
雀舌栀子是作盆栽、盆景、地被植物的优良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