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大黄”是指青海省主产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以质地优良、色泽鲜亮、油性大,蒽醌等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纯天然、无污染、加工手段独特而驰名中外,冠以“西宁大黄”之称,是青海省量大质优的著名地道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较多,临床应用广泛。
中国大黄驰名中外,西宁大黄,除野生外,西宁及东部农业区多有栽培,千百年来因质量高和产量多而独占鳌头。
西宁大黄主要分两个品种,一是掌叶大黄,另一种是它的变种,俗称鸡爪大黄。
西宁大黄是青海省的著名特产,中药中不可少的重要药材。
在发展多种经营的今天,它将是青海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的重要商品。
青海农村有一首“花儿”非常普及,它的前两句就是:“尕马儿骑上枪背上,西口外挖了一趟大黄”这说明青海生产大黄由来已久。
几百年来,中国的大黄誉满全球,是世界闻名的我国特产药材之一。
青海产的大黄质高量多,西宁过去是大黄集散地,故国内外市场上叫西宁大黄。
据有关记载,西宁大黄早在十六世纪就远涉重洋而销售世界各国。青海的大黄生长于高寒潮湿地带,系寥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它的品种通常有掌叶大黄和鸡爪大黄之分,实际上,主要是唐古特大黄和它的变种,在果洛、玉树、黄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均有野生,西宁地区及农业区居民庭院中多有栽培,既绿化庭院,又可采集作药用,一举两得。
大黄加工外销又分箱黄和包黄两种规格,箱黄质量标准高,主要销国外,包黄则销国内。
大黄是重要的中药材,能泻下、泻火、活血,有健胃之效;中医用于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治疗腹痛、便秘、黄疽、胸腹胀满、伤寒发热或肿毒等症。
据近代科研证明,大黄的抗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茵均有抗菌作用。
此外,还有降压和利尿作用。
适种范围: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种植,生长表现良好。
整地施肥: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性微碱性沙质土壤培植。在春季解冻时,按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把肥料均匀撒入地表,然后结合整地进行耕翻入土,耕地深度30厘米左右,耕平整细。
种子处理:大黄主要采用种子繁殖。选择三年生大黄植株上所结的饱满种子,在20-30度的湿水中浸泡4-8小时后,以2-3倍于种子重量的细沙拌匀,放在向阳的地下坑内催芽,或用湿布将将要催芽的种子覆盖起来,每天翻动二次,有少量种子萌发时,揭去覆盖物稍晾后,即可播种。
种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
直播方法:在整好的地内,按行距60厘米,株距45厘米,挖深度为3厘米的穴点种,每穴点籽5-6粒,覆土厚度1-2厘米,稍做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然后在地面撒施敌百虫粉剂,防止害虫危害刚出土幼芽及幼叶,亩种量2-2.5公斤。
育苗移栽:育苗时先把地整成100厘米宽的平畦,向畦内灌水,待水下渗后表土稍松散时,在畦内按行距15-16厘米,开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施于沟内,覆土厚度以不露种子为宜(春播于清明至谷雨期内,秋播在大暑至立秋时,但以秋播为佳,因种子新鲜,发芽率高,幼苗栽后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春季育的苗在次年春分至清明期间移栽,秋季育的苗在次年秋季移栽。移栽时按行距60厘米,挖24厘米宽,深30厘米左右的沟,将挖出的土培成垄,施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于沟内,再用铁锹翻一遍,使肥料与土均匀混合,整平低沟,待栽苗子。当清明前幼苗刚开始萌动时,先从育苗畦内挖出药苗,选健壮苗,削去侧根及尾稍移栽,芽头向沟壁平放沟内,离沟壁3厘米左右,株距30-45厘米。摆好后覆土。
间苗锄草:直播田当植株长出2-3片叶时,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实施间苗定苗,当叶片长出15厘米高时,中耕锄草培土施肥。
培土施肥:移栽后当年6月份进行培土,把垄上的部分土培于沟内,8月份实施二次培土,移栽第二年清明前后将优质农家肥亩用量4000公斤与垄上的土混匀培到植株茎基部。
割除花苔:当大黄长出花苔时,除留种者外在花苔刚刚抽出时,选择晴天用镰刀将花苔割去,并培土到割苔处,用脚塌实,防止雨水浸入空心花序茎中,引起根茎腐烂。
移栽后3-4年便可收获,中秋至深秋当叶子由绿变黄时刨挖。采挖时选晴天先将地上茎割去,再将植株四周的土深刨40-60厘米,挖出地下根,抖去泥土,切去根茎部顶芽及芽穴,刮掉根茎部粗皮,对过粗的根纵劈成6厘米厚的片,小根不切,直接晒干或慢火熏干,呈黄色时可供药用,根茎部分称大黄,根及侧根可作兽用大黄(称水根、水大黄),4-5公斤鲜货,可供干1公斤干货。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
大黄是一味含黄连素的中药,对治疗草鱼、青鱼的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大黄、黄柏、黄芩混合治疗草鱼出血病,效果颇佳。用法与用量:每百公斤鱼用大黄125克,黄柏、黄芩各50克,研碎后加入食盐500克,加水和匀后再拌入面粉1公斤,麦麸5公斤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至7天。
对草鱼出血病为主的烂鳃、肠炎、赤皮病的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每百公斤鱼种用大黄(粉碎)、生大蒜子(捣烂)、食盐各500克拌适量的精料制成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3至5天,效果明显。
根腐病是大黄毁灭性的病害,当年7-8月高温高湿季节最易发病,栽培上防治此病除实行轮作,及时排水等措施外,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拔出,带出田外做深埋处理或集中烧毁,并用5%的石灰乳浇灌病穴。对尚未发病的药苗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灌根,7-10天一次,连续三到四次,进行预防。
大黄可以用种子和子芽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
采种:选择优良种子,是大黄夺取高产的重要保证。 选种时应选品种纯正、生长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植株作为种株, 加强肥水管理,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种子呈黑褐色时,连茎割回,放在阴凉通风处,数日后抖下,除立即秋播外,其余种子阴干贮藏。
播种:生产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种,也可直播。
育苗移栽:播种方式分为秋播和春播。春播在3月解冻后;秋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后立即进行。以秋播为好,因种子新鲜,发芽率高,幼苗定植后翌年生长健壮,生育期长,产量高。春播宜早不宜晚。春播种子需经过催芽处理,即将种子放入18-20℃的温水中浸12-24小时,浸后用湿布覆盖,每天翻动1-2次,当大部分种尖露白即可播种。
播种可采用条播和撒播。条播时,在畦上开横沟,沟距25厘米左右,播幅约10厘米,深3-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以每隔1-2厘米有1粒种子为宜。撒播可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每隔2-3厘米有种子1粒。播后盖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覆草保湿,并注意及时喷水。条播亩用种量4~5千克,撒播亩用种量5~7千克。秋播可直接播,方法与春播相似。
直播:播种时间为初秋或早春。按株行距50厘米×70厘米开穴,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4~5粒,覆薄细土到不见种子为宜。春播在播种前应进行催芽,方法与育苗移栽春播种子催芽一样,但底墒一定要好;若底墒不足,需要在播前进行穴灌,否则种子因土壤干燥,易回芽,影响出苗率。每亩用种3千克左右。
子芽繁殖在大黄收获季节,将根茎侧面萌生的健壮肥大的子芽摘下种植,株行距50厘米×70厘米,子芽朝上。也可选生长健壮而无病虫害的母株根茎上的芽眼用刀切下,栽植于苗床,到翌年秋天再移栽。 子芽分离和切割的伤口应涂上草木灰,以防感染病菌,而后再栽种。
西宁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144 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
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达 50 万公斤。
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黄”。
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
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于海拔2000-3500 米的高寒地带,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无毛,叶似蓖麻,每年4 月发芽,6 月抽茎,7月开花,9月结籽。
青海大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高的:一种是掌叶大黄,叶面呈手掌形状,茎高 105-3米,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叫鸡爪大黄,花淡黄色。
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