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技艺是潜江民间利用竹材编制生活、生产用具以及工艺品的综合性手工技术,是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艺术结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第四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成篾是基础,编制是关键,造型是绝活,这是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也是美学、工艺学、建筑学在竹器制作中的综合应用,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潜江竹编技艺人黄其兰提供的《黄氏族谱》记载,其先祖黄义安于明洪武三十四年(1402年)便开始从事手工竹器制作,并世代相传,研习成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潜江竹编分为编制类和非编制类两大类。
编制类产品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工艺用品三个系列,多达数十个品种,如农作用的箩、筐、连枷、筛子、簸箕,捕鱼用的鱼笼、鱼篓,装饰用的屏风、竹帘、花瓶等等无不以竹为材料制成,编织技法以平面编织和立体编织为主,十分强调作品的立体感,在编织过程中又巧妙的融入极具荆楚风格的纹饰,花式多样,精巧耐用。
非编制类产品主要有竹床、竹椅等生活用品和龙灯、彩船、花灯等民俗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木工的结构工艺打造成形,坚固实用,美观大方。
从一根成竹到一个竹篾篮的诞生,所需要的工序多达十几道,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是竹篾编织的基本功,潜江竹编历史悠久,工艺讲究,簸箕、竹篮、竹席等竹编制品,是潜江当地百姓常备的劳动和生活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