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骨牛排(T-bone steak)一般位于牛的上腰部,是一块由脊肉、脊骨和里脊肉等构成的大块牛排。美式T骨牛排(porterhouse steak)形状同T骨牛排,但较T骨牛排大些,一般厚3厘米左右,重450克左右。
T骨牛排一般厚2厘米左右,重约300克,小点的200克,厚度1.7厘米。
其加工方法是:首先包装袋和多余的脂肪,脂肪要保留一点增加香味,然后按规定的厚度和重量切开外脊肉和里脊肉,最后用锯将脊骨锯断成厚片状即可。
T骨牛排(T-bonesteak)是牛背上的脊骨肉,牛排排部位的不同分好多种,做法跟其他牛排一样,也可以要半熟的,T骨牛排因为骨头点的份量很多,所以一般如果看到菜单上标着450克或500克,不要害怕,因为去掉骨头后,肉的重量就跟其他牛排的普通份是差不多的。
欧洲中世纪时,猪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的食用肉,牛肉则是王公贵族们的高级肉品,尊贵的牛肉被他们搭配上了当时也是享有尊贵身份的胡椒及香辛料一起烹调,并在特殊场合中供应,以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
牛排,或称牛扒,是块状的牛肉,是西餐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牛排的烹调方法以煎和烧烤为主。
清末小说中已出现「牛排」、「猪排」等西菜菜名,可能是因形似上海「大排」(猪丁骨),故名「排」。
牛排是西方传统饮食,国内做牛排要明白中西差异,最大的不同就是由于中西方食用牛的品种不同而导致的肉质有根本上的区别。用国内的牛肉做牛排不能参照欧美的做法,主要就是因为欧美做牛排所用的牛肉是专门的品种,非常细嫩,不经过前期处理就能十分软嫩。
网上流传的牛排做法大都有着根本的错误,因为不光忽略了肉质的不同,而且对于牛排处理的原理也是一知半解,以下列出牛排烹饪的原理和简易做法,供大家参考。
牛排可煎可烤,但想要内部嫩滑,并且肉香扑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制作温度分为两段。
以煎为例,牛排第一次下锅煎炸一定要大火高温,这时牛肉表面一层肉脱水变硬,发生美拉德反应,颜色变为深褐色,并且散发出煎炸的香味,在牛肉变焦之前翻一面,将另一面也煎成深褐色。这一阶段是为了制作出牛排的风味。
第二阶段就是让内部成熟,而尽量让之前变硬外部的温度不要过高,导致肉的表里温差相差过大。
此时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用原锅改成小火继续煎炸,但是需要勤翻面,1分钟左右1次,让热力缓慢的进入牛肉内部。二是用放入烤箱低温烤制,这样热力从四面八方稳定的加热肉品(此法属于餐厅做法)。这个阶段可以让肉品内部温度变高,渗出肉汁。
牛排煎烤的时间根据牛肉的面积高度、烹饪器具、灶具火力大小的不同有相应的变化,其他人的标准不能直接照搬,最可靠的还是需要自己去试试。
至于软嫩,如果肉质本身不行的话还需要腌制,用酸性液体(酸奶,醋),盐水,或者嫩肉粉都可以让肉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