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鸭,也称大余麻鸭,体型中等偏大,主产于江西省大余县,同时分布遍及周围的遂川、崇义、赣县、永新等赣西南各县及广东省南雄县。
大余鸭产于江西省大余县。中心产区年平均气温为18.4℃(39.8~7.1℃),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51.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1.6小时,是水稻集中产区。
河流较多,水源充足,鱼虾和水草等饲料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有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
大余鸭无白颈圈,喙青色,胫、蹼青黄色。公鸭头、颈、背部羽毛红褐色,少数头部有墨绿色羽毛,翼有墨绿色镜羽。母鸭全身羽毛褐色,有较大的黑色雀斑,群众称“大粒麻”,翼有墨绿色镜羽。
大余鸭成年公鸭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胫长分别为:2147.00±25.60克,22.30±0.15厘米,5.90±0.08厘米,8.63±0.05厘米,6.50±0.13厘米,
大余鸭成年母鸭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胫长分别为:2108.00±16.27克,22.20±0.06厘米,5.90±0.10厘米,8.33±0.04厘米,6.30±0.07厘米。
屠宰测定:半净膛公鸭为84.1%,母鸭为84.5%,全净膛公鸭为74.9%,母鸭为75.3%。
开产日龄205天,年产蛋121.5枚,蛋重为70.1克,壳白色,厚度0.52毫米。
公母配种比例1:10,种蛋受精率约83%。
应选择头大颈粗、眼大有神、胸深背阔、羽毛干净、大小均匀、鸣声亮脆、腹部柔软而有弹性的雏鸭。
大肚脐、缩头闭目、反应迟钝及畸形的雏鸭很容易死亡,即使成活了,其生长速度也极慢,甚至光吃不长,不能选用。
同时应注意不能选用“老火”鸭,“老火”鸭是雏鸭出壳后在孵化室或运输途中时间过长,没有及时饮水开食而造成的,虽然当时看起来雏鸭活泼好动,但雏鸭身体己趋衰弱,严重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
雏鸭第1次饮水和吃食称为“开水”和“开食”,饲养雏鸭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且要先“开水”、后“开食”。
一般在雏鸭出壳12-24小时内,雏鸭绒毛干后,脚能站稳时就要及时开水。
运输路途较远的,待雏鸭到达育雏舍休息30分钟左右应立即供给添加多维和1%葡萄糖的水让其饮用。
饮水时要防止雏鸭戏水,以免弄湿绒毛而感冒,一旦弄湿全身绒毛立即捉回喂1滴十滴水(先兑水稀释2倍),然后置于避风向阳外晒干或进入温室晾干绒毛。饮水15-30分钟后即可开食。
开食方法:将全价配合饲料拌湿,加入适量奶粉和多维后撒在塑料布上饲喂;1-2天后换喂全价配合饲料。
鸭吃食时有洗嘴的习惯,所以在食垫旁边要有饮水处,保证清洁饮水。
大余麻鸭在当地被称为“火鸭子”,意思就是它的生活生长环境离不开水,对雏鸭进行放水活动,既促进雏鸭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又可清洁羽毛上的脏物,防止产生油毛。
雏鸭放水,一般在出壳后2—3天进行,每天放水的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季节和鸭龄的不同而定。
夏秋季节,1周龄内的雏鸭每天放水4—6次,每次20—30分钟:冬春季节每天放水2—3次、每次10—15分钟。雏鸭放水后,要让其在运动场理毛休息,毛干后再赶入鸭舍。
当前鸭农大多采用圈养方式养鸭,但圈养鸭往往肥肉增多,体型增大,加工成板鸭后级外板鸭比例增高。
放牧可以充分利用野外的饲料,降低养鸭成本,且经过放牧的鸭子,其肉质更加鲜美,瘦肉含量更高。
雏鸭脱温后,就可以放牧饲养。放牧前,先选择路线,一般为水深0.3-0.7米、天然饲料丰富、无障碍物、沿途无疫情的缓流水面。每日出牧、休息、放牧,均以气温和水量的高低而定,晚上应根据鸭群的觅食情况而适量地进行补料。
野外放牧应注意避免农药中毒及暴风雨冲散鸭群而造成损失。
麻鸭经过育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长肉,增加体重,改善肉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在麻鸭体重l千克以上,翅膀主翼羽半长,背部羽毛在腰与尾部的羽毛接角相连时即可进行圈养育肥。育肥时保持鸭圈环境安静,尽量减少鸭群活动,供给全价配合饲料,任其食饱,保证充足的饮水。
育肥20天左右,待鸭头部羽毛换上新毛,即可用于加工板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