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尖菊花是江苏省盐城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尖菊花胎菊:花蕾抱合呈球状,淡黄色,色泽均匀,百粒重约106g,气味清香;干制品金黄色,冲泡后汤色淡黄清亮,醇和回甘。朵花:花朵完整,朵大瓣宽,大小均匀,直径约5cm,百枚重约230g;花瓣厚实,金蕊白瓣,香气浓郁;干制品淡黄色,冲泡后花瓣舒展,汤色微黄清亮,味甘微苦。
气候情况:黄尖镇濒临黄海,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季风气候。空气温暖湿润,雨水丰沛,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6.2kcal/cm2~121.0kcal/cm2,年均光照2240小时~2390小时,无霜期209天~218天,日平均气温13.7℃~14.4℃。
土壤地貌:黄尖镇处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属江淮冲积母质,地域广阔,境内的海堤公路将其分为菊花栽培区和“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盐城黄海湿地”两大区域。位于公路西侧的栽培区土层深厚,砂壤土,钾含量高,pH值7.0~8.0,有机质含量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菊花生长的自然优势。
水文情况:黄尖镇境内主要河流有新洋港、西潮河等。年降水量平均910mm~1060mm,骨干灌排体系完善,灌溉水源有保障,水质优良,属国家三类地表水,富含多种矿物质。
盐城亭湖区黄尖镇所辖新同居委会、黄尖居委会、新街居委会、新洋港居委会、新闸村、涵洞村、花川村、指南村、洋尖村、兴农村共计10个行政村(居)。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4′0″~120°38′19″,北纬33°25′58″~33°43′56″。种植面积2295公顷,年产量2.07万吨。
外在感官特征:胎菊:花蕾抱合呈球状,淡黄色,色泽均匀,百粒重约106g,气味清香;干制品金黄色,冲泡后汤色淡黄清亮,醇和回甘。朵花:花朵完整,朵大瓣宽,大小均匀,直径约5cm,百枚重约230g;花瓣厚实,金蕊白瓣,香气浓郁;干制品淡黄色,冲泡后花瓣舒展,汤色微黄清亮,味甘微苦。
内在品质指标:黄尖菊花总黄酮≥1.3%,水分≤10.5%,总灰分≤10.0%。
质量安全要求: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GB2763的规定。
耕作制度:主要采用“水稻-菊花”及休耕轮作的耕作方式。
品种选用:选用经本地多年栽培、驯化和自然选择而成的黄尖菊花品种为主。目前选用的是黄尖1号。生产管理过程:
育苗管理:采用无性繁殖,以嫩茎扦插育苗为主。在上一年花季结束,选定无病、无虫口、健壮的种株,待其生长至12月中旬,割去地上部分茎枝,覆盖2cm~3cm厚的腐熟秸秆保温防冻,保护种根。
整地作畦:麦收后施入有机肥作基肥,耕翻20cm以上耙平起垄,按南北向筑成高30cm、宽200cm的畦,高标准配套田间沟系。
定植管理:6月上中旬定植,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移栽,亩移栽5000株左右,株行距均为35cm×40cm,采用条沟穴栽方式,栽深6cm~8cm,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提高移栽成活率。中耕除草:采用人工除草,活棵后中耕除草为主,生长发苗期除草松土2~3次,中后期除草采用人工拔除。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壅根,增强根系抗倒伏能力。
肥水管理:缓苗后施活棵肥,亩施尿素8kg左右;7月中旬施发棵肥,亩施三元复合肥15kg左右;8月中旬施花蕾肥,亩施三元复合肥15kg~20kg。3.3.6打顶摘心菊苗高15cm~20cm时打顶摘心,促进侧芽生长增加分枝。定植后打顶3~4次,时间在7月上旬、8月上旬和下旬。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虫害。采用轮作换茬等方式防止枯萎病;采用性诱剂、诱虫板等控制害虫,结合使用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降低蚜虫、蓟马害虫基数;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白锈病、根腐病等病害;在菊花采收前一个月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收获加工:9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以胎菊为主;以采花为主的,花瓣平直,70%花心散开时采摘。摊薄晾晒2小时~3小时后杀青、烘干,分级包装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