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00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
驱车来到仁寿山下,离开公路北行1.5公里,即到龙风峡。这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沟4~5公里面,迷人的丹霞地貌奇景布列两旁,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的建筑群,虽自无工,却宛如人开。
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
“天斧沙宫”——奇特景观,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建筑群。建筑群内有体型高大的落仙塔、飞燕塔、三色塔和一个个站立在犹如出征的壮士山头;有风景优美的龙凤峡、金凤胡、御园、长廊,有金蟾、河马和白蛇,他们分别呈现出望海、出河、探路之状;有一座座富丽堂皇、巍峨高大的议事厅、交易厅、迎宾厅;另外也有酷似使人毛骨悚然的铁牢。
千百年来,正是这一宛如宏伟的建筑群,引起了劳动人民的美好遐想。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背上,修建着三道宫墙。墙壁上刻有巨龙装饰,传说里面住着历代女王,它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美丽传奇的神话故事。
“天斧沙宫”,按地理位置和建筑色调,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宫廷建筑,如御园建筑,游人通过对整个建筑群的游览,将会得出“奇、险、美”三字赞语。
离开公路,折北三里就是龙凤峡,迷人的“天斧沙宫”就在里边。
走进龙凤峡,在通往女王皇宫的道路旁,有三组奇特的建筑,即称连环营寨。连环营寨分前寨、中寨、后寨三部分,传说里面驻扎着保卫女王城堡的卫队。
前寨:进了龙凤峡口约300米处,在你左前方的半山上,有一座隐藏的城池,除迎面的城门和部分城墙可见外,其余的部分如雉堞均难寻见,这就是前寨。前寨城门口,有一巨型的影壁,影壁左侧的一段城墙,是由一副人面图案组成:深眼窝、大额头、尖鼻、圆脸。人面墙与影壁质检,还雕有一只凶猛的下山虎,看上去,它正向你扑来,使人望而生畏。
中寨:从前寨到中寨,相距不到50米。中寨是一个典型的前楼建筑,峭壁上有两个山洞,那是射箭孔,是女王国卫上的眼睛,也是女王皇宫重要的防御设施。望着洞孔,仿佛从洞内随时都有可能发射出利箭。箭楼的上前方设置着一块重约20吨重的滚雷石,孤零零地置于山顶,看上去摇摇欲坠。谁想要进犯女王皇宫,滚雷石将使他粉身碎骨。
后寨:过了中寨,向前走,不到200米,就是连环营寨的最后寨。后寨的特点是寨门外有一把巨大的宝剑,它直播在山岗上,显示着女王国的军事威力。宝剑下,有一个深约150米得石洞,洞内最宽处约有8米,洞内还有洞。这个石洞十分隐蔽,游人若不细找,就是你走到后寨的山底下,也难以发现。但是这个石洞的上部,还有一个呈方形的石洞,游人在远处可以发现。这种洞套洞,洞上洞的景观,将吸引众多的游人。(此洞因目前尚未设安全措施,故请游者暂勿进洞。)
过了连环寨。一拐弯,突然在你眼前出现一个宽阔的地带。定神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两座山组成的一只金凤。前边那个小山,就是金凤的头部,后边那座大山,就是金凤的屏,后山坡上的天然山洞,酷象金凤屏上的彩斑。就在这只栩栩如生的金凤背上,修了一座由三道城墙组成的城堡,女王就住在里面。此山的石头因含有矿物质云母,太阳出山时,朝阳映照,就发出灿灿的银光,整个金凤就象迎着朝阳腾空飞翔。女王城堡的城墙四角均由玲珑奇巧的宝塔相连,城墙上部均有各种动物雕塑,远看雄伟壮观,巍峨庄严,近看城墙上雕凿着一条雄健的巨龙。龙首昂扬。龙爪拨动云朵,腾空驾雾,遨游天空。如此生动的雕塑,真可说是神工鬼斧。
女王宫前面是一片宽阔地带,中间有一湖清水,站在不同的地方,即可看到水中倒映着卧龙驿馆,迎宾厅,以及女王城堡。城堡墙壁上的巨龙。倒映水中,湖水波荡,龙影欲飞,游人常以在湖边拾异石、登山拾云母为乐。
湖水给女王城堡增添了生机,云母为女王城堡带来了迷人的色彩。
金凤湖西边是滚龙岭,龙口把守着通往女王城堡的唯一要道,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岭上有两条小溪。一抹绿云。它给人以幽静之感。
女王宫的东南方向,滚龙岭的对面,也就是金凤湖的东畔,有拔地而起的一组建筑,它就是卧龙驿馆。它因驿馆前面墙壁上雕有一条巨龙而得名。龙首朝天,龙眼大睁,雄健的龙身,好像还是蠕动,形态十分逼真。
卧龙驿馆,为接待来使而建,站在驿馆下边,仰望城门紧闭,但昔日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繁荣景象好像就在眼前。此刻,游人犹如进入了女王国的童话境界。
卧龙驿馆的后边,女王宫的左前方,有一座建筑豪华,装饰讲究的圆顶建筑,远看好像一个大蘑菇,此圆顶建筑称迎宾厅,是为迎接外国贵宾所建。迎宾厅一圈的圆柱子上方,雕有十八个金蟾,神态各异,唯妙唯俏,实为壮观。
在女王宫的后面,有两座大山,前山上有两个山洞,后山上有一个山洞,这两座山称为仙人洞山。有两个山洞的称前仙人洞山:有一个山洞的,称后仙人洞山。前山是女王请来神仙居住的地方,后山是藏经卷的地方。
在古城堡的后面,紧接着有一道长廊,此长廊称宫廷长廊。它是从女王宫通往后宫的一组建筑。整个建筑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前部分是由几座塔组成,塔里专门收藏众臣呈递给国王的奏折。在塔的后面,是长廊的中间部分,壁上有一大窗户。女王常在大窗下,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边是侍奉女王的宫女和保卫女王的卫士们居住的地方。
宫廷长廊的对面,迎宾厅的后面,有一座高大、华丽的大厅,即交易大厅。它是女王国与外来商人进行贸易的场所。巍峨高大的门厅,刀削斧砍的墙壁,雕有动物的厅顶,给游者下美好的印象。
宫廷长廊的后边是诵经殿它是女王诵经的地方,仙女讲经的也是与上方地方。绝壁上的山洞,是诵经殿的窗口,透过窗口,我们仿佛看见诵经殿内藏有万卷经卷。
诵经殿的后边,有两个拔地而起的宝塔,塔后是一组秀丽的建筑。布局十分协调、雅致、仙女下凡居住于此,故称仙女宫。
两个高塔,猛一看,摇摇欲坠,细一看,却稳如泰山,双塔并立,插入云天。它是女王专为仙女所建。每当晴空夜静,明日高悬,仙女便飘然降落在塔顶上,然后再由宫女迎进仙女宫,帮称双塔为落仙塔。来到了第一座落仙塔下,向后望去,你将会看到第二座落仙塔的顶部和后边的两个山头,巧妙地组成一头巨大的仙驼。你看它平静地抬头,那温顺的大眼,忠厚的嘴唇,十分令人喜爱。
在整个女王城堡的最后边,有一座巨大的圆形蘑菇状的大厅,四周由巨大的石柱围成,蔚为壮观。它是女王与众大臣议事的地方,也是宣布女王旨意的重地,故称为议事厅。
落仙塔的东面,有一座陵园建筑,它是女王墓。墓内埋葬着女王国的开国女王。墓前耸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之上,修有一座十分精致的碑楼,整个墓的四周,刻雕着各种图案。把一个女王墓建在城堡的中间,修建的又是如此为庄严肃穆。象征着当时女王至高无上的特殊地位。
在女王墓的前边,有一头巨大的骆驼,它是女王登天赴会的坐骑。
在议事厅的对面,有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群,这组建筑群,是女王宫廷建筑中最大的一组,称聚宝殿。峭壁上,洞穴一个接一个,由于洞穴开在峭壁上,人是难以进入的。幽暗的洞,令人难猜。女王国的宝贝,和异国赠送的珍品,多收藏在洞内。
聚宝殿分前殿和后殿。前殿大门是由状如二仙聚首的雕塑构成。二仙的鼻、眼、欱、颈,清晰可辨。二仙聚首,可谓女王城堡中的奇景之一。
聚宝殿的后殿建筑也颇奇特,后殿的东北角上,有两个并立的宝塔,它是后殿的角楼。二仙聚首与双塔,遥遥相望。
在宏伟的卧龙驿馆和华丽的迎宾厅之间,有一条幽径,由于它极为普通,与一般的山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故不被人们注意。可谁知,女王就在这条沟里修建了数十处别致的建筑,以供女王游玩之用。因这条沟内有十几个大小不一、深浅不同、位置各异的石洞,故称金洞沟。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宫廷建筑截然不同,以奇取胜。在这条金洞沟里,还发生过一桩爱情的悲剧。
从洞口进去,约走10米,一转身,就在你的左上方突然出现一座直冲云霄的高塔。塔身是由三种颜色组成,上边是土黄色,中间是灰色,塔底是红色。塔型优美,塔体坚实。湛蓝的天空,紧贴在塔的后边,塔天浑然一体,顿时会使你惊讶不已,流连忘返。
离开三色塔向前走,山下有一个高约1.5米的扁形洞口,若不留意,你从它身边走过也不会察觉有洞口。这个洞叫倒流洞。猫着腰走进洞口,再走上五、六步,洞立即变大,高约2米,宽约8米。打上火把,沿着斜坡,再往里走,洞越来越大,洞顶是整块整块平而坚硬的岩石,洞的四壁是奇形怪状的岩石,脚下是被流水冲到洞内的各种顽石,水路可清晰的告诉你,这是一个倒流的洞。水流向哪里,人们还一时难以判断。这是个神秘的洞。从洞内向洞口望去,一束明亮的光线,直射洞内,映在洞内,映在洞壁上,洞壁又将光束散射在洞内。穿过薄雾,给人以祥云缭绕。身居仙境的感觉。炎热的夏天,你若进洞,顿时会暑气尽消。
从倒流洞走出来,一转弯,前面便是刀削斧劈直上直下的悬崖,崖顶静卧着一群金蟾,共有八只,它们张口瞪眼,眺望远方,造型逼真,颇为迷人。此处为女王城堡奇景之二。
沿着雕琢有金蟾的峭壁往前走,忽然眼前并立着两座塔。她们一样的身高,一样的身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她们身居半空,笑迎游客。
绕过姊妹塔,眼前蓦地出现一个拔地而起的孤柱,突兀孤秀,高约50米,底部直径约8米,巨柱的底部还有一个直径为一米的十分光滑而圆的空心洞,风从洞过,别具一格。柱的顶部有一块巨石,犹如一只正在起飞的石燕,此孤柱又如一座高塔,故称为之飞燕塔。游人到此,叹为观止。
过了姊妹塔,向上前方望去还有一景,即在你眼前的峭壁上会突然出现一只肥大的猪卧在上边,可你走上没几步,再回头来看时,猪不见了,却变成了一匹河马。悠闲地卷着尾巴,头颈微抬,前腿弯曲。真是一石多姿,步移景换,妙趣横生。
过了飞燕塔,向前走,你会发现,在悬崖陡壁的两岩之间有一条十分陡峭的小径,这条直上直下的山径,宽不过3米,高却达数十丈,游人到此抬头一望,两壁相隔咫尺,天只有一线宽。往往慑与它的险势而却步回首。通天径犹如蛟龙昂首腾空,游人若想上“天”,就得面向崖壁,凭借着两只手攀援而上。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女王城堡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条小径称为通天径。(此处暂无安全措施,请游客不要攀登。)
路过通天径,再向前走,就能看到正前方的岩壁上站着一队垂首忧郁的宫女,女王国出了什么事?宫女们为何如此伤悲?在宫女的对面,还站着一队头缠白布装束奇异的武士,看上去十分蛮横。
从宫女和武士队伍旁边向右走,一转弯仅有两步,在你眼前突然出现使人吃惊的一座大山,随时都有倾倒的可能,突峭的山岩,令人紧张。但就在整个大山的左前方,有一根很细很细的石柱,这个石柱和整个山比起来,简直不成比例。但谁又能想到,就是它,这个小得可怜的石柱,缺顶住了即将倾倒的一座大山。它犹如一只神手,故名擎山柱。
游人游兴正浓,武士们的蛮横,宫女们的忧伤,擎山柱的奇险,是游人不由心头一沉,也就在这时,道路突然中断,被四块巨石阻挡,它或多或少给游人带来阵阵惆怅,故称四石为惆怅石。你想知道女王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那就请你不要转回,继续攀登,等你跃上2米的陡坎,绕过四石。这时距你想知道的事情就不远了。再说,过了惆怅石,还会使你感到又是一重天,好像又到了一处更为清静的仙境。正是,“过了惆怅石,又是一重天”。
翻过惆怅石,你会惊奇的失声高叫,好大的一座宫殿,宫殿的上部是仅有半米厚的石板组成,从三面向中间复盖,很像一座薄壳宫殿。正当你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座奇妙的建筑和宫殿四壁时,忽然一尊含泪的公主浮雕映在你的眼前,一股悲凉的情绪立即笼罩在你的心头,你想要知道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薄壳宫里,原先住着一位少女。她美貌无比,是女王的女儿,女王十非分疼爱她。一天,公主外出巡猎,遇见一位英俊少年,他俩暗中相爱了。后来事情被女王知道了,就把公主关在了薄壳宫。宫殿虽修建的豪华,却难诱转公主对少年之情;宫殿在坚牢,也难锁住公主追求幸福之心。公主因长期眷恋少年,时常站在高处向外眺望,盼望她的少年前来搭救她,可是他盼啊望啊,随着时光的流逝,多少年过去了,少年没有来,公主却化成了一尊石雕,站在半空,含泪望远。
在公主望夫的上前方的绝壁悬崖上有一个洞,走进东边细看,从洞中流出来的水道,一条条,一缕缕,清晰可辨。水渐溅山石泛起的浪花,一串串挂在山崖上。其实,这不是水珠,它是水洞同情公主遭遇而流出的眼泪。多少年来,公主在盼夫中,望穿了双眼,水洞为公主流干了泪,故称洞为泪珠洞。她是女王城堡奇景之三。
公主的心上人哪里去了呢?他为何不来搭救公主?难道他负心了吗?不!他一直在想念公主。就在被关进薄壳洞的第二天,公主的心上人,被女王骗进宫来,关押在一所监牢里。此牢称铁牢。游人这时背向公主,站在惆怅石上,就可以看见远方铁牢的牢门。公主盼夫,化成了一尊石雕。少年被骗,冤死在无情牢里。
白蛇即《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他十分同情婚姻不能自主的年轻人。嫉恶如仇的白素贞得知公主的遭遇后,就前来设法搭救。有人站在惆怅石旁边望去,就可以看见大山下,有一斜露地面的白圆柱石头,很像一个蛇头,蛇身藏在山内。蛇头四下张望,窥视动向以寻搭救公主的机会。白蛇探路,被一妖道所察觉,妖道使出定身法,白蛇身体被定住。不能动了。
公主望夫,洞流泪珠,以及白蛇探路,这些千百年流传在人们当中的故事,它反映了人民的爱与恨。
在兰州市安宁区仁寿山东面的龙凤峡里,有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它是由距今约两千五百万年的红色岩经风化水蚀而成的一组自然奇观——“天斧沙宫”。
清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十月十一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路过兰州沙沟,他在《辛卯侍行记》中写道:“折北行,三里,安宁堡之北。五里,沙沟。宽二三丈,两旁乱山,路曲而平。三里,路稍宽,有岩石突起,下方上圆,如楼台。土石皆红黄色。”这是“天斧沙宫”这一地貌景观的较早记载。
近代地质学家也在此处进行过地质考察,首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杨钟健及卞美年二人。他们于一九三五年秋到此,在《甘肃中部皋兰永登地区新生代地质》(刊于一九三七年《中国地质学会志》第十六卷——英文)一书中,他们对这里的地层做了地层学上的描述,命名这里最上部的橘红色砂岩层为“安宁系”,并有素描图一幅。
但除了这一素描图外,对其地貌及其成因未做说明和描述。以后,地质学者陈梦熊(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等也曾到过这里。
解放后,在外国学者中,苏联地质学家B.H.帕甫林诺夫也进行过考查,有关地层成因见于北京地质学院《第四纪地质学讲义》(1953年)中。1980年春,英国地貌学家E。德比西尔也到过这里,观察过这里的地层形态。我国的地质工作者来这里的更是络绎不绝。
长期以来,这里所谓“安宁系”地层的成因及其地质时代问题是一中外学者都有争议的问题。在成因上的风成或水成观点更是莫衷一是。所以“天斧沙宫”地貌在兰州地学界中是一个著名的地点。也是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质学和地貌学教学的一个野外实习点,经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的研究,认为所谓“安宁系”地层应属水成的内陆湖泊沉积。
这里的地层主要包括五部分:基底是地质时代非常古老(6亿年前)的皋兰群深色结晶片岩;其上是厚层,胶结较疏松的红色砂砾岩;再上是一厚二米左右,胶结坚硬的灰色砾岩层;再上即所谓“安宁系”,是一套橘色红色砂岩胶结非常疏松;最上部是黄土形成这一地貌景观的地层是基底以上的四套地层,中部三层地层基本呈水平状态。
这四套地层中的下部三层形成的地质时代在学术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下部的厚层砂砾岩是千余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沉寂的,其上的薄层砾岩形成距今时代较近,大约是一百余万年前的周口店期形成的;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是周口店末期沉积的;黄土是最近的产物。
根据地质研究,下部的厚层红色砂砾岩形成之后,经过了一个较长的侵蚀期,在大面积的浅水中将底层冲刷夷平,并在浅水中沉积了由近处搬运来的砾石。砾岩层沉积之后,本区大沙沟、曹家湾、朱家井一带下沉成为一个较大的内陆湖泊,而那薄层砾岩就成为原始的湖底。多条内陆河由不同方向流入这一湖泊。并携带了大量早先经过大风搬运过的石英沙粒,沉积于河流入湖的河口、远近湖滨一带。这一时期,这里的气候是干旱、湿润相交替的气候条件,河水季节性很强,流量时大时小,甚至有时河、湖干涸;湖泊面积也时大时小;并因本区风大,所以湖中波浪也是时大时小。在这一特殊古地理条件下沉积下来的地层,就是现在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这层砂岩沉积之后,这一地区整体上升为陆地,并被大风吹来的粉砂所覆盖,形成广泛见于甘肃中、东部地区的黄土。
这里的沟壑,包括龙凤峡在内,在黄土沉积之后或与黄土沉积的同时,都是由洪水冲开的古黄河的支流。“天斧沙宫”的特殊地貌就是这一古沟壑的原始地形上,受流水、雨水和风沙的侵蚀、冲蚀、淋蚀、吹蚀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黄土和它下面的疏松橘红色砂岩对雨水的渗透性极强,降水时,雨水会直接渗过着两套地层,但下渗的水到达下部胶结坚硬、渗水性差的砾岩顶面时,就不能继续下渗,只能延砾岩层面上的低洼处渗流,流到被洪水冲开的沟壑,就会顺沟壁垂直而下,向下淋滤,加之沟壁又是胶结比较疏松的厚层砂砾岩,就容易将一厚层砂砾岩淋蚀、冲刷成直立的沟槽,而未被淋蚀冲刷的部分就形成突出的石柱状。这一层砂砾岩的岩石性质是不均匀的,有的层较硬,有的层较软,而且整套岩层近于水平,所以直立沟槽的面也不是平整的,有的向外突出,有的向里凹进,这就使这套岩层酷似外部带有大型石柱的多层楼阁。而其上的薄层砾岩层,因其坚硬不易被水冲蚀二突出于石柱之外,形成楼阁的屋檐。砾岩上的橘红色砂岩因易被雨水冲刷,周围就形成斜坡,成为这一楼阁群的屋顶。
这种地貌及其成因在地貌学上称为丹霞地貌(因这种地貌在广东仁化附近的丹霞山最为典型而得名)
这里地貌景观的形成,除了上述流水、降水的作用外,还有风的作用。
兰州地区自古多风沙。龙凤峡北端的曹家湾、朱家井一带正是向北的风口,是蒙古一带吹来的风沙必经之地,大风吹来,因砂层疏松,也就容易就地起砂,这种风砂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这里延沟两壁的地层,经风砂长期的吹蚀作用,在曹家湾沟一带就形成各式各样的风蚀柱、风蚀塔、风蚀蘑菇等地貌。风砂吹来,砾岩层上下部的砂层较易被打磨吹蚀,而砾岩层耐风化、不易被侵蚀,这种差异风化的结果就是形成这种风蚀地貌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丹霞式的雄伟地貌景观是流水、雨水、风砂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