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顿日文名称是ラドン,英文写成Rodan,是日本怪兽电影中的虚构生物,造型与名字来自史前时代的“无齿翼龙”(Pteranodon)。拉顿 Rodan拉顿是从电影《空之大怪兽拉顿》开始登场的活跃在东宝哥斯拉系列电影中的架空怪兽。与哥斯拉、摩斯拉并称东宝三大怪兽。
拉顿是由无齿翼龙突变而成的怪兽。由特摄美术监督渡边明以无齿翼龙为原型设计出的怪兽,名字来源是无齿翼龙Pteranodon。头上有2根凸起的角(在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中是3根),口中长出无齿翼龙没有的尖牙。身体巨大,能以超音速飞行并引发音爆现象,仅是飞过就能将街道彻底破坏。在初代被自卫队用火箭炮攻击将其引诱到阿苏山喷出的岩浆中烧死。
在《三大怪兽》中拥有与哥斯拉战斗并不落下风的战斗力。在《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中再次登场的拉顿在受到哥斯拉的热线攻击后更是进化为火焰拉顿,能喷出与放射热线同等威力的铀能热线。
拉顿的叫声是由大提琴的声音以及人的声音作为素材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之后在奥特曼系列作品以及其他怪兽作品中多次使用,在VS系列中王者基多拉以及巴特拉的叫声也使用了拉顿的叫声。
和摩斯拉、安吉拉斯、西萨王以前作为哥斯拉的怪兽伙伴,拥有很高的人气。
有在《全体怪兽大进击》中作为怪兽岛的住民、在《地球攻击命令》以及《王者基多拉的逆袭》(废案)中作为己方怪兽、在《摩斯拉3》中作为敌役的原始设定,但是全部被更改。
拉顿与哥斯拉、摩斯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名字在标题中登场的作品只有《空中大怪兽拉顿》一部。
身高:50米
翼展:120米
体重:1.5万吨
飞行速度:马赫1.5
登场电影:《空中大怪兽拉顿》(1956年)
简介:由于核试验以及高温火山气体的影响在现代复活。在剧中有与无齿翼龙有关系性的发言,但是没有明确的断言。但是在脚本中设定无齿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中的一种翼龙,是最大的始祖鸟”(译者注:写脚本的需要恶补古生物学)。
在阿苏的煤矿中复活,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以古代蜻蜓——翔龙的幼虫为食并成长。其中一头在阿苏山处出现,与航空自卫队的F-86战斗机展开大规模的空战,摆脱追击后来到佐世保以及福冈中大肆破坏。能从口中喷出烟状气体(一部分书籍中记载为“气体状武器”),仅是突入了弹珠机屋中,并引爆了油罐车,真正的威力如何尚且无解。
受到陆空自卫队的夹击陷入危机时另一头也出现了,最后由于归巢本能回到阿苏山后受到自卫队的导弹攻击,受到爆炸的影响阿苏火山爆发,2头拉顿被卷入赤红岩浆中消失了。
在作品中没有明确描写有2头拉顿,被观众反映此问题后在海外公开版中增加了说明是2头拉顿的片段。
身长:50m
翼长:120m
体重:1万5000吨
登场电影:《三大怪兽地球最大决战》《怪兽大战争》《怪兽总进击》
简介:为哥斯拉系列的昭和拉顿,身体数据与初代相同。
在昭和哥斯拉中登场的拉顿虽然在各作品的剧情上有矛盾,但都是同一种东西,所以都被称为二代拉顿。与初代相比背部造型发生了改变。
《三大怪兽地球大决战》与从阿苏山登场的初代拉顿是同族,也有是那两只的孩子的说法。令由于前作中与摩斯拉战斗后无法喷出热线的哥斯拉陷入苦战,将哥斯拉拉到空中再摔落后与其展开势均力敌的战斗。由于摩斯拉的介入,战斗终止,和哥斯拉一同拒绝了抗击宇宙超怪兽王者基多拉的要求并说:“我们没有保护一直欺负我等的人类的必要。(吐槽:是你们一直欺负人类吧)”但是在见到摩斯拉的战斗后与哥斯拉一起加入了对王者基多拉的战斗。在与王者基多拉的战斗中在空中使用高速回旋并撞击为武器,并背着摩斯拉飞行,将王者基多拉赶回宇宙。
造型
皮套是为了本作而全新打造的,头部造型设计者是利光贞闪,身体是八木宽寿与八木康荣。
受到圆谷“拉顿的翅膀要可以像鸟一样折叠”的要求,在翅膀的骨架上加入了支点,在涂上橡胶后为了保持弹性花了很大功夫。制作了用操作棒控制的模型,在与哥斯拉战斗的场面基本都在使用。特写用的头部的口与眼睛可动。在表现细节表情以及与哥斯拉对战时都是用那个2尺大的模型,作为大型的飞行模型,在剧中背着摩斯拉幼虫一起飞行。之后这个模型与哥斯拉皮套一并借给了圆谷公司,改造成了怪鸟利多拉与哥美斯(拉顿在奥特Q里好像还被改成了别的玩意),归还后这个道具在《南海大决战》中被改造为龙套怪兽大神鹰。
《怪兽大战争》与哥斯拉一起被X星人带上了宇宙,和王者基多拉展开了战斗。被X星人控制后与哥斯拉、基多拉一同袭击地球,被地球人切断控制后和哥斯拉一并对战王者基多拉被将其赶回宇宙。被X星人称为“怪物02”
《怪兽总进攻》被养在在小笠原的怪兽岛中,以近海的海洋牧场中的海豚为食。在外星人占领怪兽岛后被控制,前去袭击了莫斯科,在乌拉尔山脉上空击坠超音速客机。后担任宇宙船火龙的护卫,在切断外星人的控制后,与出去巴朗、巴拉贡、曼达外的全部怪兽在富士山下一同对战王者基多拉,在王者基多拉被打倒后因为接近高热的飞船-火龙而受伤。最后,拉顿与怪兽们以前回到怪兽岛。
普通拉顿
身长:70米
翼展:150米
体重:一万六千吨
飞行速度:马赫3
登场电影:《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1993年)
简介:生活在阿度诺亚岛上的无齿翼龙因受到丢弃在岛上的废弃核燃料的影响变异成怪兽。因为从中生代开始就与巢中的哥斯拉龙寄居卵一同沉睡,所以将小哥斯拉当成了兄弟,在受到核辐射而怪兽化后也依旧保护着那个蛋。
因为小哥斯拉的蛋遭受了危险,因此高速袭击了出现在阿度诺亚岛海域的哥斯拉,对背后、大腿根部处展开攻击,并用喙攻击哥斯拉的面部,在经历智力耗尽的苦战后成功将哥斯拉埋在岩石堆里。但是随后即被哥斯拉一尾打落,在再次升空之前收到哥斯拉的连续践踏加热线而战败。
尾部造型变更。能见到翼膜内有大的骨状物,设定上写着这里有血管。
与昭和系列不同,没有使用皮套,而用了人偶拍摄。
脚本阶段有“白色拉顿”这个称谓,也画出了相关造型。准备阶段时也有雌雄2体登场的提案,雄性头上设计了鸡冠。
作品中该拉顿的分类不是“空之大怪兽”,而是“翼龙怪兽”。
火焰拉顿
被哥斯拉打败的拉顿受到小哥斯拉的蛋上附着的古代蕨类植物希布尼奥基斯(音译)的心灵感应能力的影响,经过古代之歌合唱的整幅身体变红,可以从口中喷出铀能热线。对希布尼奥基斯的波动拥有剧烈的反应,为了夺回义弟小哥斯拉而飞向青森市、仙台市、松岛、东京湾、浦安市。将运输小哥斯拉的直升机破坏并强行夺取了运输用集装箱。
之后,在幕张降落,为了让小哥斯拉出来对集装箱进行破坏,与随后赶到的加尔达以及机械哥斯拉交战。在空中战中击落加尔达,但是由于火力与防御力低下,在与机械哥斯拉的战斗中陷入苦战,通过奇袭将机械哥斯拉的右眼(镭射加农)破坏,但是受到等离子榴弹的零距离攻击,胸部破损,冒出绿色的血泡倒地不起。但是受到小哥斯拉的呼唤,拖着虚弱的身躯再次飞向战场,受到机械哥斯拉的攻击落在哥斯拉身上,身体风化,化为金色的粉末,将能量给予了哥斯拉,令哥斯拉的力量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超级机械哥斯拉的钻石涂层因为风化的粉末的影响而溶解,防御力大幅下降,等离子榴弹使用不能,在虚弱状态下被哥斯拉破坏。
在古代之歌的歌词“空之神与海之神间诞下的孩子”中,空之神应该就是指拉顿。
与哥斯拉的红色热线相通,象征了红色的强大生命脉动,与充满棱角的金属质感的机械哥斯拉形成对比。
身高:100米
翼展:200米
体重:3万吨
飞行速度:1.5马赫
登场电影:《哥斯拉:最后战役》(2004年)
简介:作为X星人的先锋登场。袭击了第一位日籍联合国秘书长醍醐的秘书长专用机后大肆破坏纽约,与空中战舰漫游者展开激战。一度被X星人回收,再次被解放后将漫游者击坠。之后与西萨王、安吉拉斯一同迎战哥斯拉,可惜不敌。脚本上存在放射热线的技能,可惜被删去。武器是超音速冲击粉碎波。
传奇拉顿
身高(鸟状站姿):154英尺(46.9米)
翼展:871英尺(265.5米)
体重:3.9万吨
登场电影:《哥斯拉2:怪兽之王》(2019年)
简介:是“在烈火中锻造的怪兽”,从火山中苏醒的拉顿宛如一只双翼喷溅着火星的巨大翼龙。其飞行时带来的暴风和音爆使得所到之处满目疮痍。追击人类战机时遇到基多拉,败北后成为后者的爪牙,在最后的战斗中被基多拉召唤而来牵制魔斯拉,但被魔斯拉尾刺重创。基多拉被消灭后,又臣服于哥斯拉。
传说赋予它“火恶魔”和“浴火而生”的名号,但一个更简单的名字早已在各活火山地区的古寺流传多年,那就是“拉顿”。岩浆流过它被岩石般的鳞片包裹的身体,形成地热铠甲,也成为接近火山石环境的伪装。
拉顿与翼龙有相似的骨架,曾经是天空之王,后来和孵育它的火山一样处于休眠状态。拉顿的翼展非常宽大,飞过天空时能产生毁灭整座城市的音速波。
拉顿(日文:ラドン,英文写成Rodan)是日本怪兽电影中的虚构生物,造型与名字来自史前时代的“无齿翼龙”(Pteranodon)。拉顿的第一次出场是1956年的《空中大怪兽拉顿》,此后,拉顿多次出现在哥斯拉系列电影中,并与哥斯拉、摩斯拉并称为东宝三大怪兽。
在《三大怪兽:地球最大的决战》(1964年)中,拉顿与哥斯拉、魔斯拉合作一同对付三头怪兽王者基多拉,另外在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1993年),拉顿与哥斯拉大打出手,但最后与哥斯拉一同对抗机械哥斯拉,而在《哥斯拉:最后战役》(2004年)中,拉顿成为被X星人控制的众多怪兽之一,并被派往与哥斯拉决战,虽然被击败了,然而拉顿与安基拉斯以及西萨王是少数在最后战役中没被杀死的怪兽。
拉顿的主要攻击方式是利用超音速飞行来产生冲击波,或者是展动翅膀来产生暴风,有时候它的嘶吼也能成为攻击武器,在《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里,拉顿最终进化成火焰拉顿,并会施展类似哥斯拉的热线攻击。
《空中大怪兽拉顿》(1956年)
《三大怪兽地球最大决战》(1964年)
《怪兽大战争》(1965年)
《怪兽总攻击》(1968年)
《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1993年)
《哥斯拉:最后战役》(2004年)
《哥斯拉2:怪兽之王》(2019年)
《哥斯拉:奇异点》(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