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感谢妻子的诗,于谦是明代名臣,由于忙于国事,对家难以兼顾,因此持家育子的重担都落到董氏夫人的身上,持家勤谨俭朴,对丈夫体贴入微,夫妻感情甚笃,经过多年以后,感情还是恩爱如初。因此对于妻子的付出,于谦十分感谢和感激,诗中还表达了对妻子的歉意。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相好。
生男与育女,所期在偕老。
我生叨国恩,显宦亦何早。
班资忝亚卿,巡抚历边徼。
自愧才力薄,无功答穹吴。
勉力效驱驰,庶以赎天讨。
汝居辇毂下,闺门日幽悄。
大儿在故乡,地远音信杳。
二女正娇痴,但索梨与枣。
况复家清贫,生计日草草。
汝惟内助勤,何曾事温饱。
而我非不知,报主事非小。
忠孝世所珍,贤良国之宝。
尺书致殷勤,此意谅能表。
岁寒松柏心,彼此永相保。
于谦由于忙于国事,对家难以兼顾,因此持家育子的重担都落到董氏夫人的身上,生活又很清贫,难怪于谦对夫人的严谨治家,表示了深切的感激!二人是松柏为侣,互爱共勉。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