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彬(1816年—1895年),男,字荔秋,广东人,晚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
22岁以优行贡京师,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以二甲七名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
咸丰十年(1860年),因母病告假返乡,在高州主讲高文书院。并倡议捐资重修该书院,以弘扬文教,培育人才,之间曾入曾国藩幕。
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丁忧期满,回京受命清理积案,昭雪不少冤案。后又因黄河泛滥成灾,奉命大名府赈济,营救大批灾民。并亲自到黄河两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诀,写成《治河刍言》8卷,提出根治黄河的积极主张。后任江南制造局上海广方言馆总办。
同治九年(1870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以太常寺正卿衔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委员,会同副委员容闳制定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同治十一年(1872年)开始陆续选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学习,同年八月十一日,任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率领第一批学童30人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不少学生勤奋学习,几年后就读完小学、中学而入大学,锻炼成才的有詹天佑、伍廷芳、唐绍仪、梁敦彦等人。
陈兰彬在美期间,被委古巴专使,往古巴调查了解古巴华侨受奴役、迫害、买卖、鞭笞、生活无着等情况,向清政府提出详细调查报告。次年与古巴殖民者西班牙当局交涉谈判,结果签订了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款》,解决华工不少痛苦、人身自由和合法权益问题。
光绪四年(1878年),陈兰彬以宗人府丞衔被正式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在任期间,继续深入了解侨工情况,关怀侨胞工作生活,多次向侨居国交涉、抗议,以保证华侨利益,深受华侨爱戴。
光绪七年(1881年)奉诏回国.期间受到吴嘉善的影响,转而反对继续进行幼童留学计划,最终导致留学计划夭折。回国后,陈兰彬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大臣,最终以礼部左侍郎职致仕。晚年告老还乡,主讲高文书院,先后纂修《高州府志》24卷。《吴川县志》10卷、《吴川风俗志》1卷、《石城县志》10卷;还著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使美百咏》、《治河刍言》、《泛搓诗草》、《重次千字文》等诗文集。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十四日,陈兰彬在家逝世,终年79岁,谥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