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印禅于1916年毕业于沭阳县立高等小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因学业优异,留校工作。次年回沭阳县第一小学教书。他一边教书一边自学,特别酷爱生物学。1925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颇受导师青睐。1928年毕业,同年9月被聘为中山大学生物系助教。1934年五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在路德维希.狄尔斯指导下,从事植物区系研究,并在柏林植物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1940年回国,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1941年至1945年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任生物系主任,代理学院院长。1946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副教务长。他编写过《植物分类学》讲义,并著有《广西大瑶山水龙骨科植物》等书。
吴印禅知识渊博,尤其是在植物区系学方面造诣很深,他精通德文、英文和拉丁文。他编写的《植物分类学》是一部既具有高度科学系统性,又密切结合我国植物实际的讲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文笔活泼,用词通俗,成为第一部由国人编著的综合性大学生物系的植物学教科书,多年来为国内许多高等学校所采用。他早期从事蕨类植物研究,所著《广西大瑶山水龙骨科植物》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瑶山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地理分布概况,并附有精确插图,是当时我国一部很完善的植物区系图表。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他撰写了多篇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在德国植物学年报上。1958年,他还承担了《广东植物志》的主编任务,在短短时间内,拿出了几百万字的初稿。由此足见吴印禅科学知识之丰富,并能运用自如。
吴印禅教授既是有成就的学者,更是一位立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发展祖国的植物科学,提高我国的植物学水平,这是吴印禅教授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早在柏林学习时期,他就发现中国植物系研究的许多资料落在外国人那里。他痛感国家积弱,受人欺凌。于是,他日以继夜,真可说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以惊人的毅力把柏林博物馆所藏中国植物区系的标本,全部加以记录整理,描摹标本,共得万余帙,为祖国植物区学研究保存了一批珍贵资料。吴印禅曾以学者身份访问苏联,结识同行学者,考察寒带植物,同时也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解放前,他就同情爱国学生的民主进步活动,掩护了校内的地下工作者,并积极参与营救被捕师生。50年代初,他看到当时的中国植物学发展缓慢,困难重重,他满怀爱国之情,决心振兴中国的植物学。1954年,他在华南植物所亲自筹建植物学研究室,将原来单纯分类学研究机构发展为综合性研究所。与此同时,他又在中山大学生物系开展植物区系学、群落学、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等新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吴印禅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地为祖国培养人才,党和人民也对他予以高度的信任。他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当选为广州市人民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科联、科普、科协常委及植物学会理事长。他还是民盟广东省负责人之一,又负责筹建九三学社广东的组织,并担任主任委员。正当他决心为我国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之际,却不幸身患重病,医治无效,于1959年10月10日在广州逝世,终年58岁。他的拼搏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在吴印禅实事求是的严格的科学学风、严于律己和刻苦工作的精神熏陶下,生物系植物专业师生每年都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如在进行广东省植物资源、植被、海岸植物群落和《广东植物志》手册等科研工作中,广大师生发现了不少文献上尚未记录的种类和新类群。在吴印禅教授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下,师生们都深感受益不浅。他们既得到了先生的科学知识,写出不少高质量的新分类文章,又学到了吴先生的高贵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