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纪昀,大名鼎鼎。那个同乾隆、和珅三人间的插科打诨之人,俗称纪大烟袋,这三个活宝级人物就是三人一台大戏,少了一个仿佛都成不一面镜子,把个人间的喜怒哀乐、忠奸善恶皆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倒也淡化了人间的苦与乐,让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欢笑欣赏。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纪晓岚如何呢!纪晓岚不仅是清官、学者、作家,他的家训“四戒”“四宜”“四莫”,充满人间烟火,值得学习。
纪晓岚是官场骄子,但科场并非一帆风顺。传说他科考的原动力是来自于邻家女孩文鸾,小女子文静但有个性,她也是纪晓岚的初恋情人。纪晓岚跟文小姐真情告白:你嫁给我吧!结果文小姐答:亲!那你好好学习吧,等你有了功名再来做我的心上人。于是,纪晓岚发奋图强,废寝忘食,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第一年没考上,三年后,再考,终于考上了!结果呢!文小姐病死了!
做官也不像在影视中的那么太顺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两准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晓岚因为通风报信而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清史稿》里是有记载的:“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人最难过的就是亲情关,因为纪晓岚与卢见是姻亲,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好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修《四库全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纪晓岚方被从新疆召回。刘统勋,何许人也?“刘罗锅”刘墉的父亲。
纪晓岚也溜顺拍马,因主子好这么一口,但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是大非,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如对弥勒佛的笑,不仅把乾隆爷拍得舒服,还让他老人家佩服。一天,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大佛寺。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内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憨笑。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笑。”乾隆问:“此话怎讲?”纪晓岚道:“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之活佛,今朝又来佛殿礼佛,所以说是佛见佛笑。”乾隆暗暗赞许,转身欲走,忽见大肚弥勒佛正对纪晓岚笑,回身又问:“那佛也看卿笑,又是为何?”纪晓岚说:“圣上,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乾隆点点头却在心里佩服纪晓岚善辩,因为这正拍到乾隆心头痒痒处,这就是水平和艺术。
纪晓岚集官员、学者、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官至一品,被誉为“大清第一才子”,清代著名的清官。他身后并未给子孙留下白银田产,却为纪氏一门传承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纪氏家训。在纪氏家训中,他对子女的“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既告诉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后人应该怎么做。“四戒”是: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家训简洁明了,满满人间烟火,又深刻透彻。
纪晓岚阅历丰富,看透人间冷暖,对待教育子女,贵在身体力行,比如“戒奢华”,他的一件破皮袍,能穿七八年。除了“四戒”“四宜”外,纪氏家训中还有“四莫”:“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跟“四戒”“四宜”相比,“四莫”着重强调的是一个人处理贫富、贵贱关系时的“底线思维”,再穷也不能放弃读书,做再大的官也不要受贿贪赃。这并非纪晓岚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他的人生经验,甚至来自于自己曾经的惨痛教训中。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深知世事艰辛,起落无常,唯有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尽力做好自己。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上这么写道:“当世宦家子弟,每盛气凌轹,以邀人敬,谓之自重。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官二代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不能靠“我爸是李刚”,而要靠自己的奋发有为,还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仅靠“邻家女孩”为动力,也是不行的。
纪晓岚,人见人爱,妇孺皆如此,这应该归功于关于他的喜剧色彩的影视剧以及民间各种版本的故事和传说的传播。人间事一概板着面孔的说教,倒不如于说笑中让人在亲近和自然里去接受,在轻松中潜移默化,善终究是善,恶终究是恶。纪晓岚家训“四戒”“四宜”“四莫”,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值得学习和借鉴。